您现在的位置: 通信界 >> 5G >> 新闻正文  
 
通信界观察:5G对经济社会影响持续增强,未来应释放5G潜能激发经济活力
[ 通信界 / 易欢 / www.cntxj.net / 2023/1/11 7:30:42 ]
 

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年)》。报告指出,5G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2022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45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929亿元,分别比2021年增长了12%、3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3.49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27万亿元。

在5G发展方面,我国5G网络基本完成城乡室外连续覆盖,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城城区和97.7%的乡镇镇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发达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5G行业虚拟专网爆发式增长,截止9月,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达10541个。此外,室内覆盖和深度覆盖正成为我国5G网络建设新方向。

我国5G个人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渗透率突破三成,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5G用户渗透率达32.2%,较2021年末提升10.6个百分点,5G移动电话用户达5.42亿户。我国5G行业应用向纵深发展,已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应用案例累计超过5万个,5G与不同行业应用呈梯次渗透特征。

不仅如此,5G标准也在不断演进,融合应用标准化进程起步。5G产业链稳步发展,行业产品体系初步构建。自5G部署以来,全球5G网络基础建设市场规模累计达到740.2亿美元,其中我国厂商(华为、中兴)占据50.4%的份额。截止2022年10月末,国内5G手机终端累计上市产品328款,其中2022年1-10月,上市新产品147款,同比增长40.0%,出货量同比增长55.2%。

在数字产业方面,5G推动运营企业信息服务业务持续增长,2022年1-11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5882亿元,同比增长0.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0.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5G带动网络设备营收增长、消费级终端设备迭代升级,稳住制造企业营收基本盘。

5G带动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带动手机芯片性能快速发展,5G手机速率、功耗需求升级推动芯片工艺持续提升至4nm,目前已有65款国产手机搭载4nm先进工艺处理器芯片。此外,5G推动毫米波技术进步。同时推动制造企业构建端到端5G应用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向产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商转型。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相结合,不断探索在工业、农业、商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新应用场景,助力激发产业数字化潜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此外,白皮书指出,未来3~5年是我国5G商用和应用规模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攻坚期,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合产业各方力量,不断完善网络供给能力,加强技术标准持续演进,增强技术产业供给与需求匹配能力,推动个人和行业应用创新发展,构建共生共长、完备稳健的融合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增强网络支撑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数字底座。持续提升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加快城区室内和流量密集区域网络深度覆盖,利用中、低频段结合拓展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覆盖广度。逐步构建多频段协同发展的5G网络体系:持续深化5G网络共建共享,推动5G异网漫游试点与推广。推动重点行业5G虚拟专网网络规模的制定:根据行业自身需求,构建适用于行业部署和规模化推广的5G虚拟专网网络架构。

技术标准持续演进,拓宽应用创新可能边界。5G标准发展进入新阶段:数据业务层面,5G-A将增强宽带能力和效率。行业应用需求层面,5G-A将提升面向垂直行业的精细化设计。技术创新演进:在5G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无线网络更加灵活、智能化。加强跨行业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制定。明确标准化重点方向,加快实现协议互通、标准互认。

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动面向行业的5G增强技术研发:提高uRLLC、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等5G技术对行业支撑能力。形成5G增强技术的设备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降低终端模组等关键设备成本。构建5G与行业融合的技术产品体系:推动各行业构建可规模推广的5G应用、网络、终端融合产品体系。促进5G与行业装备和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5G虚拟专网产品服务体系:打造5G与现有网络多样化、定制化的整体融合方案,为行业提供5G融合专网级运维服务能力。

激发个人应用创新,带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推动新型终端技术创新推广,如新终端加快普及等。推动数字内容生态变革,加强新型数字内容创作和运营工具开发,推动技术赋能新型内容生产、分发、消费等环节,推进新型内容制作便捷化、优质化、智能化。此外还需培育高品质数字消费新场景。

推动行业应用赋能,助力传统产业数字转型。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待培育行业如金融、水利等积极探索刚性需求,潜力行业如文旅、物流等挖掘应用赋能价值,先导行业如工业、矿山等,加速成熟应用规模落地进程。此外,还需重点探索加强5G赋能行业的业务深度以及加强企业合作推广力度。

 

作者:易欢 合作媒体:飞象网 编辑:顾北

 

 

 
 热点新闻
普通新闻 从刘强东马化腾到李彦宏,科技大佬为何频频开炮?
普通新闻 通信界观察:5G对经济社会影响持续增强,未来应释放5G潜能激发经济
普通新闻 推进产业落地丨《车联网产业及技术发展路线图》正式出版发行
普通新闻 阿里巴巴CEO张勇:焦虑感源自不确定性,最大机遇是数实融合
普通新闻 广西移动创新运用NQI+Rais 4/5G 干扰智能识别及定位功能,助力打造
普通新闻 李彦宏也谈了新思考:马化腾谈的问题百度都有,我们有很多课要补
普通新闻 苹果在印度招聘员工,本季度或开首批旗舰店
普通新闻 何以成为世界一流?北斗系统从打破“新技术不能超过30%”开始
普通新闻 亨通集团发布ESG双碳目标
普通新闻 通信界观察:CES2023落幕,今年的黑科技都在这了!
普通新闻 浙江移动联合华为打造5G校园流量虚拟网,助力宁波校园数字化改革
普通新闻 陈山枝团队力作丨《蜂窝车联网(C-V2X)》英文版由Springer出版全球
普通新闻 免费试用 | 信安世纪推出零信任远程办公产品免费试用计划
普通新闻 日媒拆解华为5G小型基站:美国零部件仅1%
普通新闻 高通:搭载卫星连接的骁龙8 Gen2安卓手机今年下半年推出
普通新闻 一个视频会员可以几个人用?我们测了测“爱优腾芒”
普通新闻 5G风起三年 商用进入高速发展期
普通新闻 通信界观察:我国大数据高速发展 已形成五大核心领域
普通新闻 星麦克A8无线麦克风 ——用高歌来释放压力吧
普通新闻 “新IT”时代,蕴藏着中国经济的新未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界,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通信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月内进行。
通信视界
消息称微软将把OpenAI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至Offi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数字科技引领新消费
普通对话 消息称微软将把OpenAI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至Of
普通对话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数字科技引领新消费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出席GSMA创新论坛并作主
普通对话 中国信科何书平:“一体两翼”大力支撑数字
普通对话 中兴徐子阳:泛在协同,筑“算网”坦途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陈国:智慧中台对外输出数百项高价
普通对话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数贯东西,融达天下,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丁海煜:三大方向十大技术,5G-A赋
普通对话 英特尔王锐:中国战略是我们的全球战略之重
普通对话 新华三:云智原生 AD-NET构筑智能联接新底座
普通对话 华为林柏枫:联接升级,激发商业增长
普通对话 华为林永明:ADN 铺就高阶自智网络之路
普通对话 NVIDIA发力数字孪生:站在虚拟和现实之间
普通对话 韦乐平:网络深度转型最明确的方向首先就是
普通对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6G标准面临小圈子风
通信前瞻
孟晚舟:“三大聚力”迎接数字化、智能化、低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普通对话 我国北方海区运用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开
普通对话 华为云Stack智能进化,三大举措赋能政企深度
普通对话 孟晚舟:“三大聚力”迎接数字化、智能化、
普通对话 物联网设备在智能工作场所技术中的作用
普通对话 软银研发出以无人机探测灾害被埋者手机信号
普通对话 AI材料可自我学习并形成“肌肉记忆”
普通对话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普通对话 为什么Wi-Fi6将成为未来物联网的关键?
普通对话 马斯克出现在推特总部 收购应该没有悬念了
普通对话 台积电澄清:未强迫员工休假或有任何无薪假
普通对话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获重大突破
普通对话 多管齐下,VMware跨云服务助力企业云转型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李慧镝:强化数智基建驱动 推进产业
普通对话 苏少林:打造北京数字经济“五强”,助力标
普通对话 中国科大在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方面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