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融合,使得视讯会议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可能性。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街边的电话亭,你能见到远隔重洋亲友的音容笑貌;手机上的摄像头将会是标准配置;笔记本电脑的蓝牙音视频设备不再是稀奇事;真正实现无论何时何地连接用眼睛看世界的境界……
视讯业务是一种通过电信网络实现的点对点或点对多点传送声音、图像、数据文件的实时性交互业务,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993年,中国电信引入第一套会议电视系统,但由于视讯系统接人方式单一、业务灵活性差且成本高,所以视讯业务一直游离于公众的视野之外,仅限于为某些部委、行业提供会议电视业务。在随后的几年,尽管一些拥有线路资源的专网运营商也开始了会议电视系统的建设,但整个视讯业务的进展还是较缓慢,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都很小。
视讯产品形态
目前视讯会议产品形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多点控制单元(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和视频终端。多点控制单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MCU。它是视讯会议的核心部分,在H.323标准下,MCU由必不可少的多点控制器(MC)以及零个或多个多点处理器(MP)组成。MC处理所有终端之间的H.245协议,以确定共同的音频和视频处理能力,并通过确定哪些音频和视频流将进行多点广播(Multicast),从而实现对会议资源进行控制,同时,它支持三点或更多点之间的会议。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是基于H.323协议的MCU;视讯终端是提供单向或双向实时通信的客户端。所有视讯终端必须支持声音通信,视频和数据也是可选的。H.323规定了不同的音频、视频和或数据终端共同工作所需的操作模式,它将成为下一代Internet电话、电话会议和电视会议技术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标准。目前,市场中常见的视讯终端主要有以下几种:机顶盒、桌面一体终端(包括视频终端和LCD屏)、和PC连接的简易终端,以及配合USB摄像头和耳麦使用的软件终端。 视讯会议协议和标准
H.320 H.320作为一个传统的电视会议标准,在过去几年中已被广泛地采用在窄带ISDN网以及专线网上的窄带可视电话终端及系统中,它代表传统电视会议技术和应用发挥过积极而富有成果的作用。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以及通信网络结构的演变,H.320局限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H.323 H.323标准凭借TCPIP这一协议,使网上的多媒体应用和业务与基础传输网络无关,电视会议也只是这一标准的应用之一。另外,像许多呼叫补充业务如呼叫转移、呼叫传送、呼叫等待等、IP电话业务、IP传真业务等都以H.323标准为基础,所以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下一代通信网的基石,也是未来视讯会议的必然方向。通过H.323可以在同一网络传输平台上迭加多种多媒体应用。
SIP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是由IETF(Interne工程任务组)在1999年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它用于发起会话,能控制多个参与者参加的多媒体会话的建立和终结,并能动态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会话带宽要求、传输的媒体类型(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媒体的编解码格式、对组播和单播的支持等。 SIP支持许多种地址描述和寻址,包括:用户名@主机地址、被叫号码@PSTN网关地址和对普通电话号码的描述等,另外,SIP的最强大之处就是用户定位功能,并含有向注册服务器注册的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定位服务器如DNS、LDAP等提供的定位服务器来增强其定位功能。
运营商的视讯业务
2002年,中国电信在基于专线和ISDN的H.320视讯会议系统基础上,建设了基于IP的H.323的商用视讯会议系统,并冠以“新视通”统一品牌。与此同时,继中国电信推出基于IP网的“新视通”视讯新业务之后,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视讯业务。 中国网通把视讯的业务市场进行了细分,形成了三种模式,分别是酒店模式、企业+酒店模式以及个人视讯模式。作为中国网通一站式企业电信服务“宽带商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网通视讯建构在光纤骨干网CNCNET平台上,以MPLS-VPN技术搭建的企业虚拟专网为基础,使网通视讯提供的IP视频服务具有突出的清晰度与稳定性,可高质量地完成企业异地商务沟通任务。而中国联通宝视通业务基于ATM网建设,采用基于IP的H.323协议。目前,中国联通的视讯业务主要以“宝视通”视讯会议、“宝视通课堂”和“宝视通酒店”等形式展开,“宝视通”视讯会议应用包括会议电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远程监控、现场采访等。另外,中国铁通的“全视通”、中国卫通的“远程教育视讯业务”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发展。
未来的视讯不再是“贵族”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3万家大中型企业,以每家30万~50万的投入算,企业视频通讯市场的潜在规模就有100多亿元。虽然视频通讯产品是一个极具成长潜力的“奶牛型”的产品,但目前不足1%的商用视频通讯的市场占有率却着实让很多视讯厂商头疼。 10多个春秋,迄今为止,视频通讯在中国仍然是‘贵族消费’,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仍然是政府与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电信、金融行业的奢侈品。”。“9·11”、“SARS”等突发事件使视频通讯高效率、安全便捷的优势更为凸显,同时也成为国内视频通讯市场的兴奋剂。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有3万家大中型企业,以每家30万~50万的投入计,企业视频通讯市场的潜在规模就有100多亿。近几年来,国内商用视频通讯市场以20%左右的年增长率发展,2004年和2005年,中国视频通讯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32%以上,在今年,这个市场将达到15个亿(CCID数据)。 非典使构建视频通讯系统在国内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日程上大大提前,出现了企业集团大规模采购与使用视频通讯系统的热潮。意外事件加强了商务活动频繁的企业客户这样一个意识:很多时候非接触的间接沟通更加安全。于是企业集团开始大规模采购与使用视频通讯系统。然而,意外事件只是一种助推力,市场的发展始终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厂商在市场培育期,首先要做的一定是用户沟通方式和习惯的改变。 另一方面,工程产品化、价格平民化也是厂商寻求进一步发展的产品路线。 随着宽带线路费用的大幅降低,以及视频终端(如机顶盒式终端设备、摄像头)价格的降低,桌面型视频通讯产品(以软件为主)已经崭露头角,成为视频通讯硬件的有力补充。视频通讯产品租赁业务也如火如荼的展开。这种从个人培育到企业普及的发展策略,不失为国内视频通讯市场发展的一条捷径。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技术的融合,使得视讯会议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可能性。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街边的电话亭,你能见到远隔重洋亲友的音容笑貌;手机上的摄像头将会是标准配置;笔记本电脑的蓝牙音视频设备不再是稀奇事;真正实现无论何时何地连接用眼睛看世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