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通信界 >> 互联网络 >> 技术正文  
 
本地传输网建设的探讨
[ 通信界 / 汕头联通工程部 郑文平 / www.cntxj.net / 2004/11/16 ]
 

汕头联通工程部 郑文平

  一、引言

  本地传输网作为支撑本地电信业务开展的基础网,是高度竞争和开放的网络,受用户和应用的驱动,其基本特征是业务类型的多样性及业务流量流向的不确定性。它在整个通信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项业务的开展。

  二、本地传输网的建设原则

  1、指导思想

  (1)坚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原则,充分考虑各种电信业务网(如话音、数据、图文、视频、多媒体、电路出租等)及支撑网(如信令网、管理网、同步网等)的传输带宽要求,特别是应充分考虑IP业务的迅猛发展,进行传输电路组织,以通信发展的需求。

  (2)在满足业务需求与发展、保证通信传输质量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技术先进成熟、组网灵活、功能完善、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应能够适应业务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3)保证全程全网通信质量,建设方案应符合国家和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各种通信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

  (4)应满足传输系统的各相关技术参数指标要求,保证整个本地网建设的“统一性、完整性、先进性、成熟性”。通信网的建设特点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保证方案的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同时还考虑今后网络发展的一致性、协调性,而不至于带来后遗症。

  2、本地传输网的分层结构

  参照《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的SDH目标网的传送网分层结构,将本地传输网分为三层,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本地传输网的进一步分层可带来以下好处:简化本地传输网的规划设计;便于集中力量分层分批建设;方便网络建成后的维护管理;适应网络的长期发展需要等。

  核心层节点主要包括:业务网内各交换局、网关局、数据业务的核心节点和传输的核心节点;

  汇聚层节点主要包括:业务网内分散设置的BSC、县(区)基站传输中心节点,数据业务的汇聚节点;县(区)基站传输中心节点一般按行政区划每个县(区)1~2个;城区可参照道路、河流、铁路等自然条件划分为若干个汇聚区,每个汇聚区设置1~2个基站传输中心节点;

  接入层节点主要包括:业务网的BTS、数据业务的用户驻地网接入点。

  为保证通信业务全程全网安全可靠,本地传输网的汇聚层和接入层之间尽可能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叉点,并采用双节点互连(DNI)、子网连接保护(SNCP)等技术对网络进行可靠的保护。

  A)核心、汇聚层建设思路

  (1)本地传输网的核心层和汇聚层节点少、业务量大,网络的安全性尤其重要,应充分采用各种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2)所采用的技术应适应各种业务的发展需要,数据业务量比较大时,可考虑采用10Gb/s设备,业务量较小时,可考虑采用2.5Gb/s设备。

  (3)由于目前部分厂家的10Gb/s设备价格较高、低阶交叉连接能力较弱、、支路保护难以满足组网要求,而目前网上业务仍然以2Mb/s业务为主,电路组织、调度的工作量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核心层以外目前不考虑采用10Gb/s设备。

  (4)大部分厂家的2.5Gb/s设备具备低阶交叉连接能力、可直接上下2Mb/s业务、支路接口丰富、保护方式灵活、电路组织方便,因此,汇聚层以上的应用应直接考虑采用2.5Gb/s设备。

  (5)本地传输网汇聚层的建设基本不考虑设置中继站(REG),如中继距离较长,可选择合适的基站作为汇聚层节点,方便周边基站的接入。

  B)接入层建设思路

  (1)本地传输网接入层的城区部分业务需求相对较大,节点密度较高,楼寓阻挡严重,不适宜微波系统的应用,接入层传输应以光传输为主。

  (2)目前小型的SDH设备(最大上、下8个或16个2Mb/s系统)价格已和34Mb/sPDH设备价格相当,同时同步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价格、维护管理、满足发展等方面考虑,SDH设备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新建光传输系统应全部采用SDH系统。

  (3)接入层采用的传输设备应是和汇聚层同厂家的设备,以方便由汇聚层设备的支路侧直接引出光接口。

  (4)综合考虑网络安全、维护管理、电路组织等因素,网络组织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单节点转接、DNI、SNCP等多种方式。

  (5)为保证同步信号的传递质量,每一个接入节点和交换机之间的较远路径必须少于20个节点,同时综合容量、安全等因素,每个接入环8个节点左右的为宜。

  (6)综合考虑业务需求、设备、光缆多种解决方案,市中心区、数据业务发展比较集中的地区宜采用STM-4设备组网;其他地区采用STM-1设备组网。对于突发的、高带宽用户,可采用特别的手段解决。

  3、光缆线路建设思路

  (1)光缆线路建设应保证规划期内各阶段工程建设需要,采用“渐进”建设方式,首先建设核心/汇聚层,有利于扩容和发展。

  (2)为确保传输网安全可靠,传输网光缆路由应尽可能形成物理上的双路由。

  (3)光缆线路的选择应结合城区改、扩建方案及城市发展规划,选择安全稳定的路由。

  (4)城区光缆敷设方式尽量结合各方面可用的资源统一考虑,应以管道方式敷设为主。至各郊县的本地网骨干光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管道敷设,在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时,可采用直埋或架空方式敷设。

  (5)光缆线路选择应结合传输组网方案,组环节点的光缆应尽可能建成双路由成环,以确保传输网的安全可靠。

  (6)光缆线路要选择安全稳定的路由,要尽量沿靠主要街道、公路,顺路取直,并应按规定与公路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在便于施工和维护的同时,尽量避免公路扩建时光缆路由的迁改。

  (7)光缆芯数应充分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8)管道要求尽量能沟通整个城市主要片区;

  (9)在核心路由、重点发展地区,应基于自己拥有管道资源,也可与地方市政管理部门合作、开发合建;

  (10)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可租用其他单位(如电力部门管道和人防部门的隧道等)的现有管孔(或光缆子管)。

  三、本地传输网传输技术及光缆的选择

  1、传输技术的选择

  目前应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介,SDH体制与PDH体制相比,具有传输容量大,网络配置灵活性和生存性高、兼容性高,维护管理功能强等特点。因此本地传输网应以SDH为基础。

  建议采用SDH及派生的MSTP传输技术,但MSTP技术不同厂家提供的产品有较大的区别,在选用时应充分结合不同地区本地网的特点和要求。RPR技术在传输数据业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提供传统业务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而且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完成,组网能力也比较差,提供仿真电路的成本高,因此,除非对数据业务单独组网,暂不考虑采用。城域WDM技术目前主要是用作提高光纤的带宽利用能力,在组网灵活性和保护机制等方面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实用,价格也比较贵。智能光网络技术可以说是将来光网络发展的方向,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标准化工作还不太完善,价格也比较贵,因此,建议暂不在网络中应用。

  2、光缆选择

  目前,ITU-T已经在G.652、G.653、G.654和G.655中分别定义了4种不同设计的单模光纤。其中G.652光纤就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单模光纤,称为1310nm波长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它同时具有1310nm和1550nm两个窗口,零色散点位于1310nm窗口,而最小衰减窗口位于1550nm窗口;G.653光纤称为1550nm波长性能最佳的单模光纤,主要应用于1550nm工作波长区;G.654光纤称为截止波长移位单模光纤,主要应用于需要很长再生段距离的海底光纤通信;G.655光纤是非零色散移位单模光纤,适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应用,

  G.652光纤和G.655光纤在技术性能上均可适用于本地传输网。

  可以看出,两种光纤的衰减系数并没有太大差异,G.652光纤的色散系数在1550nm波长为15-20ps/nm.km,当传输10Gb/s的TDM和WDM系统时,为了增加中继距离,需要介入具有负色散系数的光纤进行色散补偿。G.655光纤1530-1560nm波长区色散通常为1.0-6ps/nm.km,传输相同的10Gb/s系统时,因色散很低,勿需采取色散补偿措施。目前G.655光纤的价格较高,其市场价格约为G.652光纤的2-2.5倍;而且本地传输网中继距离较短,将来采用10Gb/s或基于10Gb/sWDM技术,一般也不需要色散补偿;即使距离很长,也不需要大规模的色散补偿,采用G.652光纤的高速率系统成本仍远远低于 G.655光纤上的系统。因此,建议本地传输网采用G.652光纤。

  四、结束语

  本地传输网以SDH为基础,各种业务基于SDH系统进行网络组织,具有较高的网络可靠性和灵活性,通过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级别传输通道的保护。

 

作者:汕头联通工程部 郑文平 合作媒体:《通信世界》 编辑:顾北

 

 

 
 热点技术
普通技术 “5G”,真的来了!牛在哪里?
普通技术 5G,是伪命题吗?
普通技术 云视频会议关键技术浅析
普通技术 运营商语音能力开放集中管理方案分析
普通技术 5G网络商用需要“无忧”心
普通技术 面向5G应运而生的边缘计算
普通技术 简析5G时代四大关键趋势
普通技术 国家网信办就《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普通技术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
普通技术 中兴通讯混合云解决方案,满足5G多元业务需求
普通技术 大规模MIMO将带来更多无线信道,但也使无线信道易受攻击
普通技术 蜂窝车联网的标准及关键技术及网络架构的研究
普通技术 4G与5G融合组网及互操作技术研究
普通技术 5G中CU-DU架构、设备实现及应用探讨
普通技术 无源光网络承载5G前传信号可行性的研究概述
普通技术 面向5G中传和回传网络承载解决方案
普通技术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可靠性探讨
普通技术 家庭互联网终端价值研究
普通技术 鎏信科技CEO刘舟:从连接层构建IoT云生态,聚焦CMP是关键
普通技术 SCEF引入需求分析及部署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界,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通信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月内进行。1314
通信视界
华为余承东:Mate30总体销量将会超过两千万部
赵随意:媒体融合需积极求变
普通对话 苗圩: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制造业数字
普通对话 华为余承东:Mate30总体销量将会超过两千万部
普通对话 赵随意:媒体融合需积极求变
普通对话 韦乐平:5G给光纤、光模块、WDM光器件带来新机
普通对话 安筱鹏:工业互联网——通向知识分工2.0之路
普通对话 库克:苹果不是垄断者
普通对话 华为何刚:挑战越大,成就越大
普通对话 华为董事长梁华:尽管遇到外部压力,5G在商业
普通对话 网易董事局主席丁磊: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消费趋
普通对话 李彦宏:无人乘用车时代即将到来 智能交通前景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双轮驱动下,工业
普通对话 “段子手”杨元庆:人工智能金句频出,他能否
普通对话 高通任命克里斯蒂安诺·阿蒙为公司总裁
普通对话 保利威视谢晓昉:深耕视频技术 助力在线教育
普通对话 九州云副总裁李开:帮助客户构建自己的云平台
通信前瞻
杨元庆: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是智能制造
对话亚信科技CTO欧阳晔博士:甘为桥梁,携"电
普通对话 杨元庆: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是智能制造
普通对话 对话亚信科技CTO欧阳晔博士:甘为桥梁,携"电
普通对话 对话倪光南:“中国芯”突围要发挥综合优势
普通对话 黄宇红:5G给运营商带来新价值
普通对话 雷军:小米所有OLED屏幕手机均已支持息屏显示
普通对话 马云:我挑战失败心服口服,他们才是双11背后
普通对话 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出炉 2
普通对话 陈志刚:提速又降费,中国移动的两面精彩
普通对话 专访华为终端何刚:第三代nova已成为争夺全球
普通对话 中国普天陶雄强:物联网等新经济是最大机遇
普通对话 人人车李健:今年发力金融 拓展汽车后市场
普通对话 华为万飚:三代出贵族,PC产品已走在正确道路
普通对话 共享退潮单车入冬 智享单车却走向盈利
普通对话 Achronix发布新品单元块 推动eFPGA升级
普通对话 金柚网COO邱燕:天吴系统2.0真正形成了社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