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到户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06年,全世界的光纤到户接入量将增加近一倍,达到1100万户。尽管光纤到户FTTH技术已经熬过近30个年头了,但是发展成全球范围内主流、改变电信业环境的重任,还是落在了下一个10年。
现有的判断是,FTTH将继20世纪90年代数字移动通信之后,成为电信业的另一次革命性转变,而FTTH将给设备商、运营商,以及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冲击之大,到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的预测。对于电信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们来说,FTTH无疑是对它们有着重大影响的全球性技术革命,和移动电话业务、有线数字网络一样,这一次大规模的产业和应用变迁,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也潜藏着极大的挑战。
亚洲称雄的时代
Heavy Reading分析机构在2006年6月发布的《2006~2011年FTTH全球市场及技术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11年,全球的光纤接入用户数将高达8500万户,而在随后的10年,光纤代替铜缆,将成为类似于从河运到铁路那样必然的历史性转变。
在未来的15~20年,全球范围内将上演光纤代替铜缆的热潮。带来这一转变最重要的催化剂在于,人们已经理性地认识到,随着互联网、IP数据业务,以及其他多种业务需要通过单一通道传输时,铜缆网络将很快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用户业务可望和带宽需要。
同时,出于争夺客户的需要,为用户提供复杂的包括视频业务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将促使运营商争相部署光纤接入,以便能在未来竞争中先发制人。这种竞争态势已经导致多个国家的运营商,特别是日本、瑞典、美国的运营商,开始向光纤规模性迁移。而中国、法国、韩国、荷兰等国家也会在随后的1~2年内参与其中。分析师认为,不久的未来,运营商就会发现,每个城市都有大群的消费者消费者,他们已经准备好为更高的性能、更丰富的服务支付更高费用。
到2006年底,全球的FTTx家庭用户将达到1100万户。日本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将拥有三分之二的用户数,16%的日本家庭将使用光纤接入。数据对比显示,欧洲的光纤接入普及率还不到0.5%,美国的发展速度要比欧洲快得多,但到年底也只能保证1%的接入率,远远落后于日本。
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总体上亚洲(尤其是日本)将继续主导FTTH的发展。由于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来20年内,亚洲都很可能是FTTH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最大的地区,这一优势部分体现了亚洲市场的规模和经济活力。在从铜缆向光纤迁移的过程中,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的FTTH市场的发展速度,以及最重要的,中国跟进并最终取代日本,成为FTTH市场领导者的转变,将非常关键。
仍然面临挑战
向FTTH的迁移,还将引发一系列复杂问题。高额的发展成本如何合理调配?哪一种光纤技术是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运营商是否能做到当初向铜缆宽带网络迁移时一样,在FTTH的建设过程中全力支持,高额投入?
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是,FTTH的全球性市场尚未建立起来,全球范围内还还没有成熟的可以直接套用的方案。相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FTTH的市场参与者领域众多、市场规则不尽相同,而最终的市场也各有特征。针对不同市场,采取灵活策略,将成为获取胜利的关键,但问题是,何种灵活的策略是有效的呢?
不同地区的光纤网络建设方式,以及体现出完全迥异的特征。在日本,以NTT、KDDI、Tepco、Usen和Yahoo BB为主导的诸多服务提供商,以毫无拘束的自由竞争状态推动着市场的发展。在美国,最初的市场呈高度分散状态,数十个小的独立电信人服务公司、CLEC(Competitive Local Exchange Carriers,竞争性本地交换运营商)、水电公司、以及当地政府,都在进行孝区网络的建设,和FTTH光纤的铺设,尽管主流运营商Verizon开始主导FTTH建设,但这只是最近的转变。在欧洲,FTTH刚开始也是由地区性的服务提供商建设,但是很快,地方当局和市政公用设施开始主控局面。
FTTH建设过程中各地所选的技术路线也相差极大。在美国,长期以来没有一项技术能够占据主导地位,最近数年,在主要ILEC(Incumbent Local Exchange Carrier,现有本地交换运营商)的影响下,GPON(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被动式无源光网络,又称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渐渐成为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日本则选择GEPON(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千兆以太无源光网络)作为主要部署技术,该技术也可能成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FTTH部署手段。在欧洲,FTTH的初期市场比较自由,各种技术都作做过尝试,而随着市政建设的以太网技术倾向,这种技术很可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为何FTTH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网方式和技术路线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以下一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单点接入成本 这一数字的差异极大。在理想条件下,单户光纤接入的边际成本低于300美元;而在最坏条件下,则可能高达7000美元。如此大分歧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地区铺设成本差异、房屋密度和类型,空置光纤的使用效率,以及现有管道的可用程度等。
竞争压力 竞争压力的作用在日本和美国尤其明显,关键原因在于,这两国的运营商为了缓解竞争压力,极力推动FTTH的发展和应用。而其他地区,很大程度上是由CLEC主导;为了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进入宽带市场,往往采用比DSL和数据电视业务更高带宽的打包形式。
政策和行政手段 特别是在区域形市场,运营商往往和扮演某些关键角色的公众服务机构结盟,共同开拓市场。此外,管理机构的影响力也非常大,能够决定服务提供商采用“封闭式业务”网络还是“开放式业务”网络,甚至决定运营商是否可以开展业务和建设网络。
用户需求程度 本地用户对高带宽服务的需求程度至关重要,在日本和韩国,这一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存在,有时候这些局部因素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Verizon曾坚信,它们的FiOS项目能够给其运营环境和支出带来好的转变,而在瑞典,房管部门而不是运营商,在FTTH的部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FTTH部署过程中的显著差异,或许不会存在太长的时间。消费者需求和相关政策的双重压力,将敦促正处于落后位置的国家尽快迎头赶上,而部署成本的压力,则很可能促使FTTH最后形成统一的标准,就如同DSL市场的发展轨迹类似。
但是已经有分析指出,既有铜缆接入和FTTH的对抗,至少还要持续五年以上。这意味着无论从运营商的角度还是从服务商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市场会继续呈现相当大的分散性特征。那些希望能够在FTTH的全球化发展中扮演角色的运营商,从现在开始,就更应当多考虑本地化网络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