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凌江 徐勇
标准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导,世界各国、各组织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参与到绘制信息社会网络化时代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标准蓝图的工作中来。在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我国通信标准领域的专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刘多和科技司国际电联办公室主任徐伟岭,就我国在通信标准领域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专家们介绍说,目前中国有关方面,包括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企业等都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各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内容涵盖下一代网络NGN、后3G、网络和信息安全、视频业务等国际主流技术。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积极跟踪、引进吸收、翻译标准等初级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消化吸收、国情适用、技术创新阶段,并在一些重点领域开始主导标准的制定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通信业的话语权,为我国通信事业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中国人在标准领域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快车道。
重点领域全面参与
局部领域实现主导
过去限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在国际标准的制定等会议上虽然都有参与,但是没有切实加入到一些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当中,话语权很小,处于被动的局面。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加强和产业实力的壮大,以前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3S”(Smile、Silent、Sleep,即微笑、沉默、睡觉)的尴尬情景已不复存在。最近,由我国企业主导的5项NGN标准在ITU-T会议上获得通过,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导的两项标准也将在10月份获得通过,有力地表明我国在国际标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十五”期间,我国共派出专家2625人次参会,向国际电联各研究组提交文稿919篇,以我国为主导制定了重要的电联标准建议多项,在3G、NGN、网络信息安全、光通信、网络管理等领域技术标准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成为国际电联标准化工作中一支重要力量。徐伟岭介绍说,特别是最近3年来,我国向ITU提交文稿数量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2004年共向ITU三大部门提交了347篇文稿,而这一数字在2003年仅仅是93篇,去年达到了430篇,而今年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向国际电联提交了466篇文稿,这些文稿中涉及NGN等核心技术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更为可喜的是,某些对口组实现了提交文稿零的突破,高质量的文稿得到了ITU的采纳。
我们不仅在提交的文稿数量和涉及范围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紧紧抓住了维护国家权益和利益的重要文稿的提交,抓住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文稿的提交,在质量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在重点领域已经呈现突破的态势。今年7月28日,在ITU-TSG13全会上通过了NGN的两份补充文件和14份建议,为全球NGN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指导。其中,中国代表团作出了重要贡献,主导了5项标准:包括了中国电信主导的两项(PSTN/ISDN仿真体系架构、基于呼叫服务器的PSTN/ISDN仿真实现),华为公司主导两项(NGN功能要求和体系架构、NGN中资源和接纳控制的要求和体系架构),中兴公司主导一项(VPN业务的QoS支持的框架和特征)。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导的两项标准(未来分组网的总体要求、未来分组网络的高层体系架构)技术上已经成熟,属于Release2的内容,将按计划于今年10月份通过。蒋林涛表示,中国代表团提出的这7个标准涉及NGN体系架构、资源管理等核心层面,对于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技术、标准方面的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据刘多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位专家获选担任了ITU-T研究组的副主席,还有很多专家不断在ITU关键的研究组和工作组担任报告人、建议起草人和编辑等。另外,一大批年轻专家的涌现更显示出我国在标准创新方面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在ITU研究组担任各类职务的人数已经达到80余人。这为我国力争在ITU取得更大的突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凭借大量的高质量文稿,一批专家进入ITU研究组核心领导层。这些无可争辩的事实,足以证明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实现了重大转折,从过去的“跟踪学习为主”转变到了“深入参与、重点突破、力争主导”的阶段,这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我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产业合作与深入参与
支撑标准工作取得突破
通过最近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们注意到,提出标准的不仅有研究机构,制造商和运营商也都参与其中。从表面上看,这是位于通信产业链上的各方日益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投入的表现。但是,从深层次上看,这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想在国际标准上获得突破,维护国家、产业以及个体的利益,深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团体作战成为关键。
回顾近年来中国代表团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刘多表示,这主要得益与我们已经逐渐建立起一套产业各方互动合作的机制。目前,我国标准工作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等相关政府部门直接领导,通过ITU电联办公室和ITU-TNGN相关对口组(SG11、SG13和SG19)的有效组织和策划,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行业标准和技术研究基础上,由各研究单位(如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及运营商(中国电信等)和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北京西门子等)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互相支持和共同推动下完成。每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中国代表团集体力量的结晶和典范,体现了良好的产业互动。徐伟岭表示,中国的标准以前在国际上的被动局面除技术差距等客观实际外,各单位配合不协调、资源没有得到整合也是其中的原因。
纵观我国电信发展的全局,一方面,我们已经提出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的转变,其中修炼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也必须建立在清晰明确产业层面发展战略明确目标、步骤阶段和战略重点的基础之上。对于这种产业各层面间工作的进行,良性互动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努力提升自身业务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各方的彼此带动,建立起完备的产业研发体系,我们的工作才能更顺利展开,也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在NGN领域的国际标准从原来的参与进入到现在重点领域的推进和主导,不单是由于我国技术研发的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同时也是因为已经并正在不断地锻炼一批国际标准化的人才,这些人才已经逐渐地在熟悉和掌握国际标准化的规则,已经深入而广泛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当中。专家都乐观表示,相信中国代表团会在未来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取得更大的成绩。这将为未来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标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继续完善标准创新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蒋林涛表示,虽然我们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与发达国家对比,差距仍然存在,而这一差距最核心的还是体现在技术方面。技术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整体发展的长期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储备。由于过去的落后,我们在对技术标准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技术,特别是一些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当然,我们也应该继续加强对前沿课题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跨越式的发展。在留意自身发展、寻找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与我国发展有着类似经历的伙伴的成功经验。蒋林涛表示,韩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韩国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在国际上增强话语权的挑战。现在,韩国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导,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全面配合,研究机构、运营商、制造商等形成同盟,群策群力,在NGN以及无线宽带通信标准和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生动的启示。
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储备、产业政策的支持,是我们在推动标准化工作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源泉。只有在这几方面都有了足够的积累和配套,我们的标准创新才能得以完善,产业的深化发展才能成为现实,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