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无线技术的融合,一条可行的路径为:首先,3G网络规模商用,奠定公共无线通信平台基础;其次,各种无线技术依据不同的覆盖能力、应用特点,融入3G网络之中。在这个过程中,IMS为各种无线技术的融合,在核心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IMS,对多种接入方式提供了支持,包括GPRS、EDGE、3G、xDSL、Intranet、WLAN、WiMAX等。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用户对通信有了更高的期望,不仅要求有稳定的语音通信,而且要求能够进行数据和多媒体的通信。这促使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目标就是以统一的IP化网络提供丰富的业务,既包括话音业务,也包括宽带多媒体业务;既包括固定业务,也包括移动业务。其中,全IP质量控制、多接入的融合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而公认的平台就是IMS。IMS由3GPP在R5版本中提出,基于SIP体系,适应各种接入技术。IMS是一种能够帮助电信运营商逐步过渡到全IP网络的新技术标准,体系符合NGN的理念,因而在网络演进中被业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IMS,为用户提供融合的业务。IMS技术继承了软交换分离架构的思想,但IMS的业务提供方式和传统PSTN以及CS域的提供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在IMS系统中,业务层和控制层完全分离,控制层不提供业务,它提供业务层必要的触发、路由、计费等功能,业务完全由业务层提供。IMS这种完全分离的架构,使得网络除了在承载层、控制层能够做到融合外,在业务层也可以做到统一的管理。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IMS具备支持宽带移动多媒体业务及大客户业务的能力;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其面临移动业务分流、VoIP冲击以及传统PSTN替换的压力,而IMS能够带来宽带多媒体业务、面向企业用户的IPCentrex、面向公众客户的VoIP业务等;对于综合运营商而言,IMS能够帮助其降低网络总体运营成本,最终实现FMC目标。
IMS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种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4月,全球已有近200张IMS测试及商用网络。其中,部署较为成熟的IMS网络包括Cingular、Telefonica、BT、DT、Sprint等运营商建设的80多个试验网络和10多个商用网络。从去年开始,国内运营商也在积极组织开展与IMS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网络试验。中国移动已经组织了较大规模的IMS试验,中国电信也组织了IMS的相关试验,中国联通目前正在积极进行IMS的试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IMS的全球性测试成为融合进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7月13日,多元服务论坛(MSF)宣布,GMI(全球MSF互操作)2006活动将于10月16日至27日举行。本次测试将构建一个跨越欧洲、北美、亚洲三个洲的全球性网络,测试多厂商设备的互用性,通过固定与移动的融合来支持IMS服务框架。该活动是全球首个IMS服务框架多厂商互动性的大型“真网络”测试,包括中兴通讯、华为、思科和北电等在内的近30家厂商都会参加。
IMS的商用,正在加快3G与其他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融合。近期,马恩岛电信宣布将进一步利用IMS,在一个整合3G无线技术、WLAN以及有线宽带接入功能的融合网络上,提供丰富的融合业务,如VoIP、视频服务等。此前,马恩岛电信已经部署了一个基于3G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和IMS技术的超高速多媒体网络。通过升级后的网络,马恩岛电信的用户将能够利用一部手机,同时享用由3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和WLAN网络提供的语音和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