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
[ 通信界 /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192) / www.cntxj.net / 2010/1/4 20:54:57 ] |
|
|
|
|
韩国知识经济部决定,2009—2012 年,投入2547 亿韩元开发商用化技术,并将名称定为“绿色电力IT”。绿色电力IT 是在发电站、送电塔、电线杆、家电产品上安装传感器,生产、流通各种电力信息的技术。电力IT 的主要技术包括智能型能源管理系统、基于IT 的大容量电力输送控制系统、智能型送电网络监视及运营系统、能动型远程信息处理和电力设备状态监视系统、电线通信普及技术等。韩国希望在未来20 a 内能将绿色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率由2.4%提高到11%。智能电网将会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 目前国际上已启动智能电网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 board,SMB)组织成立的第三战略工作组——智能电网国际战略工作组,于2009 年4 月29—30 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首次会议。会议的目的 是系统研究现有标准,提出智能电网的标准研究框架。会后战略工作组已开始与IEC 各专业委员会联系,首先提出与智能电网有关的标准列表,经初步评估和分析后征集各专业委员会意见,并将在9 月份的会议上研究讨论建立智能电网标准框架。 美国政府计划投资1000 万USD,授权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制定智能电网标准。NIST已提出了智能电网标准3 步走计划。美国电科院EPRI 同时从NIST 拿到了数百万美金的合同,用于制定智能电网初步框架的标准。美国能源部已经于2009 年5 月18 日发布了第一批与智能电网相关的16 个重要标准。美国电机电力工程师协会(IEEE)协同NIST,于2009 年6 月3—5 日在加州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智能电网的标准和互操作原则,这个计划简称“IEEE P2030”,并希望这个标准成为全球标准。 2.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开展智能电网的体系性研究虽然稍晚,但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输电领域,多项研究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配用电领域,智能化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探索。结合国际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和我国电网发展特点,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组织开展了新型能源接入、特高压输电、大电网运行控制、数字化变电站与数字化电网、灵活交直流输电及储能、电网防灾减灾与城乡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电网环保与节能等方面的研究,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领电网发展的科技成果,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电网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技术、电网频率质量控制技术、稳态/暂态/动态三位一体安全防御技术和自动电压控制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特高压电网、“SG186”工程、一体化调度支持系统、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力通信等建设,打造坚强电网,强化优质服务,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目前,1 000 kV 交流输变电工程(即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正式投入运行,特高压系统和设备运行平稳,全面验证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技术可行性、设备可靠性、系统安全性、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先进性以及环境的友好性,实现了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的重大突破。 以宽带网络为主要标志的电网信息基础设施已具规模,骨干网络覆盖全部网省公司,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光传输网的电力统一时间系统取得重大突破。数据交换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了统计数据等关键信息的及时上报、自动汇总和动态发布,各种生产自动化系统获得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 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在省级以上调度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全部地区级以上电力调度机构均配置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了电能量计费系统和广域测量系统,新规则下的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变电站实现了计算机监控和无人、少人值守,地理信息系统(GIS)已开始应用于输电、变电和配电管理等业务。 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为目标的生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如电网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设备检修管理、变电站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等,在电网生产管理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优质服务为中心的电力客户服务系统,如集中抄表计费、用电查询等系统,直接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客户服务,电力负荷管理、电力营销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得以广泛应用。 2007 年,华东电网公司启动了高级调度中心、统一信息平台等智能电网试点工程,目前,先行开展的高级调度中心项目一期工作已通过验收。上海市电力公司在2008 年开展了智能配电网研究,重点关注智能表计、配电自动化以及用户互动等方面。此外,华北电网公司也于2008 年启动了数字电表等用户侧的智能电网相关实践。 综上所述,以数字化、自动化为特征的各类应用已覆盖了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调度和维护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深入到电网生产运行、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取得了诸多标志性成果。但是,现有电网生产各应用系统都是基于本业务或本部门的需求,存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的数据格式,难以从整个电网公司生产全流程的角度来考虑数据的使用,这导致电力公司内部不同的系统信息资源分散,横向不能共享,上下级间纵向贯通困难。这些系统虽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却形成了以纵向层次多、横向系统多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孤岛”。就厂站端的应用系统来说,存在着规约繁杂、信息承载率低、信息不完整、信息杂乱、系统联调复杂、数据采集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目前还有一些生产所需信息没有纳入计算机应用系统,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结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作者: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海淀区 100192) 合作媒体:专网通信世界-中国电力通信网 编辑:顾北 |
|
|
|
|
|
|
|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界,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通信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月内进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