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三网融合已开始推进,但在许多环节仍有阻滞。专家表示,网络层面、技术层面都不成问题,三网融合的最大阻碍来自于广电体制层面。三网融合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网络平台,这对政企不分的广电体制提出了迫切的改革要求。有专家坦言,现有广电体制不进行彻底改革,三网融合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只有实质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网台分离和制播分离,才能为三网融合建立良好的体制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体制,形成了目前各级广电管理部门、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三位一体”的格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企事不分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也将极大地阻碍三网融合的进程。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应是市场化运营的广电企业,而非“三位一体”的广电机构。
实现政企分开,是广电企业参与三网融合竞争的重要前提。以前,广电系统内部没有产生市场竞争的环境。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试点的推进,广电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广电机构对各级广电管理部门、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的职能进行清晰的界定和划分,不能让政府和企业绑在一起,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试想,市场主体如果利用行政权力,甚至滥用监管权力,那么公平竞争将成为奢谈。
实现网台分离,是广电企业参与三网融合竞争的重要环节。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了网台分离的相关要求。1999年,国务院也发布了文件,明确指出要抓紧成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传输公司,落实网台分离。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网台分离只是处于“名分实不分”的状态。时至今日,广电网与台不仅没有分离,反而结合得更加紧密。今年3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曾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和网两个积极性,台网联动,共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朝令夕改的台网政策,让不少地方广电网的同志也颇有微词,“之前让分,现在又让合,简直无所适从。”台网不分违背了中央关于网台分离的改革精神,不能不说是广电体制改革的倒退!
三网融合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性的市场化竞争环境。而台网联动的实质,却是让广电网“绑定”电视台的内容,让节目播放环节与传输环节牢牢结合到一起,占据“渠道+内容”的先发优势。台网联动使得非歧视性的市场环境难以形成,让同样作为传输环节的电信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不公平竞争。5月底,整合了采编、制作、播放、传输等广播电视全部领域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成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纳入了作为传输环节的歌华有线。而北京作为三网融合的首批试点城市,一旦形成负面的示范效应,将对下一步三网融合的进程造成严重影响。实际上,网台联动容易画地为牢,对广电企业而言并非上策。从短期来看,台网联动能对电信网络传输内容构成一定壁垒;但长期而言,“网”一旦被“台”绑定,其创造性与活力就失去了发挥的广阔空间,也失去了三网融合带来的多元化机会。
制播分离也是广电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专家吴纯勇曾向记者表示,制播分离本质上是精细化分工,通过释放节目制作环节的积极性,使其专注于内容制作,从而有助于节目质量的提升。然而,目前除了上海、湖南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制播分离架构基本形成之外,全国多数地区的制播分离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认为,三网融合应该是个惠民工程、公共服务工程,而非部门利益工程;应该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角度出发,为了实现向百姓提供信息化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而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广电体制改革的滞后,有可能延缓三网融合的进程。因此,对于那些不利于三网融合的广电体制壁垒,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革。唯有如此,三网融合才能健康地发展,广大老百姓才能“准时”或“提前”享受到真正的三网融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