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指标的设置,旨在引导企业统筹规划建设信息网络与应用系统,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绩效。
一、设备资产关联管理
发电企业突出企业内部管理,通过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燃料 管理、资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依据设备管理系统,运行人员登录设备缺陷,维修人员接收处理设备缺陷,实行网络化设备维修管理。按照维修任务工单,将缺陷消除、设备维护、设备改造、机组大小修各项检修工作纳入设备系统,管理工作项目流程,记录设备材料消耗及人工费用,形成分类的检修成本信息。物资管理功能,记录采购入库信息,记录库存物资领用,与检修工单一一对应,管理分类的物资费用消耗,形成财务原始信息。
经营预算管理系统,区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工程管理、财务费用几个方面,制定年度、月度预算,通过物资采购与仓库领用、燃料采购与消耗、工程项目与结算、各科目财务费用预算与报销,实现对各项费用的实时控制、计划管理。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财务核算,按生产设备、检修人员单位等进行归类成本分析,实施资产管理。
用企业内部网络,可以录入设备技术台帐;设备异动;专工、班组点检规定,运行巡检规定,点、巡检记录;设备定期维护规定,维护记录;检修工艺标准,检修测量调整验收记录;计量检定标准,仪表校验记录;保护整定值规定,整定试验记录;设备可靠性管理等各类技术管理信息。设备主人、班组、专工、部门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实现技术管理信息的交流、联网分析,强化设备技术管理与技术监督。发电企业生产设备持续的优良可靠,是发电企业取得效益的根本。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
在对发电企业实施信息化测评时,要按照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对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决策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效益指数等进行评价。要结合发电企业的特点,有具体化和针对性。
1.对战略地位与人力资源的评价。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企业信息主管的设置,对企业管理流程组织、对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人员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领导力。
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能力。在工作流程中人员信息化培训的效果,如专业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对过程信息实时数据系统的运用能力,计划、物资、燃料、财务等重要经营管理流程中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安全。
基础设施配置程度,计算机配置量、联网情况、网络性能等。信息安全措施配置,信息备份、防非法侵入、防病毒、网络监管措施配置。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按照总体规划,评价功能系统的建设覆盖面,引导以逐项必要的投入,获取充分、有效的应用。
3.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发电企业的实时信息系统,评价过程信息实时数据系统、点巡检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用;基于实时数据库,评价运行优化系统应用;发电设备状态分析优化检修运用;发电厂实时经济核算报价支持系统应用等。
发电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评价设备管理系统对各类检修工作的流程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功能对采购入库、物资领用、财务信息的完整反映;预算管理对物资、燃料、工程、财务费用的计划预算、实时监控;资产系统在财务核算、成本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应用情况。
技术管理信息的联网分析、监督管理应用情况。
评价信息化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录入操作的一次性、数据的贯道一致性、项目设置实用必要性、界面设计直观简洁性、信息查询统计的便利透明度。4.信息化“应用效益”。发电企业通过信息化,对每单位千瓦装机容量,每单位千瓦时供电电量,评价占用物资库存资金额及降低数,占用燃料库存资金额及降低数。比较机组一个大修周期,年度维修成本、运行成本、管理成本、设备改造消耗额及其降低数。评价发电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等。
通过对发电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恰当设置与调整,以引导发电企业信息化健康地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拓展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