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年来运营商业务发展脉络中不难看出,主要的营收都在向增长性好的业务领域聚焦,除了正在蓬勃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和无线语音外,运营商更着眼同样基数大、数量多的高价值集团客户业务,尤其以集客专线为代表的,利用优势的传送网提供高带宽电路资源,成为了下一个价值洼地。
尤其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专线业务是近几年在重点发力的业务领域,代表的是政企类客户的基础通信业务,也可以说是ICT业务以及相关增值业务的先导,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正因为是基础通信的业务提供,移动可以很好的利用现有的PTN、SDH等传输网络快速的提供给客户,从而达到快速发展用户、占取市场的目的。
受益于对专线市场的 持续投入,目前中国移动在网专线用户已超百万线,可以说中国移动用3~4年时间走过的发展之路最终达到了比肩传统固网运营商目标,转身成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参与者。而在市场加速进入到了成熟期的同时,业务发展思路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初期进入市场,无一例外的将是以占有市场为第一要务,以量取胜、快速达到市场占有率;而市场进入成熟期后,则更强调多头并举,除推动市场发展新用户以外,则更应以维系和保持高价值客户,降低离网、增加效益为主,强化用户的感知,以做到步步为营。
接入层平台设计的挑战
恰恰是因为集客专线业务的特殊性,客户电路性能对接入网质量的依存度很高,建立一张稳定、高性能接入网更加考验设计者的能力和智慧。既要满足未来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需要,又要在接入层网络复杂的环境下保持高稳定的运行,令用户对网络有较高的感知,的确是不小的挑战。
确切地来说,挑战将存在于两方面:
1、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客户、新业务,接入层充当“面向客户第一公里”的角色,客户对业务的带宽需求和接口类别是直接反映到接入层,需要有平台化的设计,充分满足未来3年的带宽需要和充足的端口冗余需要;
平台方案应满足至少90%客户业务接口丰富度的需求,并在技术选用上充分延续PTN传输网的优秀性能特性;满足客户对网络质量苛求度的不断提升需要。
2、竞争加剧的市场格局下,必然催生利润持续降低。尤其对于低端集客专线市场颇有蓝海逐渐向红海演变的趋势,所以中高端专线客户更加趋向以最优性能的项目方案设计,在品质上加以提升;而低端客户虽同样可能有大颗粒带宽需要,但在方案设计中更应兼顾经济性。
所以,相比基站回传的网络建设不同,集客类业务是面向客户不同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技术选用和平台化设计,并且决定了资源部署方式和接入成本。在当下的时间窗口期,也是移动对未来业务融合和网络布局的机遇期,需要网络更加贴近业务真实需要,同时整合PTN、SDH等传输网和承载网的资源,解决业务发展需求。
瑞斯康达公司所推出的iTN接入方案,是在网络层技术归一化的背景下,面向“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层,融合了多业务的类别及属性差异极大的客户专线接入方式。第一、做到技术手段符合网络发展主线,融合了PTN技术和SDH技术,尊重客户技术选择上的需求;第二、很好的照顾到对及成本的敏感性,在接入层解决方案实现多种类、多抓手,来实现最优化的接入目的。
瑞斯康达率先提出了综合业务区及光交配套为集团客户接入覆盖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对运营商合理规划和技术方案提供帮助。
差异化产品方案,解决高性能接入
iTN是以PTN为核心,与上层的PTN设备一脉相承,可以协同传输网PTN对业务进行接入,同时兼容SDH业务传输,同样支持与SDH网络的接入需要。iTN的分组化特性是采用小型化PTN的技术标准要求,完成网络级的业务接入。
针对客户接口和带宽多样需求,可提供丰富的多业务接口,最后一公里业务接入,解决集团专线客户FE/GE、E1、V35专线需求,解决95%以上客户需求,易规划易部署;
作为提供给客户的高品质专属化业务,集团客户要求专线业务必须具备快速开通、稳定可靠、及时响应等特点。集客接入PTN产品iTN与城域网PTN协同,提供快速开通能力和端到端的QoS、OAM和保护能力,并且能够通过专业的综合网管,提供大客户专属服务。
结合到运维流程中,有利于方案的标准化和快速运维。具备有效的甄别和告警呈现机制,增强了末端网络的可维护性,有助于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及排除,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有效性验证。通过层次化OAM机制实现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监控,通过层次化的OAM检测,快速精确定位网络事件与故障的发生。
iTN具有99.99%的系统稳定性,确保客户的业务长期稳定运行。具有QoS功能,将用户的重要业务得到最佳的性能感知。发展业务无不围绕如何实现“提升客户黏性”,“强化客户感知”。
应用于综合业务区业务覆盖
iTN局远端产品强化了集中式接入方式,系统可扩展支持大量用户接口,满足接入用户不断增多的需要。并且随着接入网基本框架搭建完毕,中国移动接入网格局变化,iTN接入平台形成综合业务接入点完整解决方案。
通过iTN接入平台部署于综合接入点机房,对业务区的大量集客专线业务完成光纤点到多点汇聚,保持集客专线业务的长期稳定性。并有效的利用光交网,达到以“点”覆盖“面”的过程。
“面”—依据业务区内的地理特征,分区分面,预估、预知客户业务属性和潜在需求量,预置不同接入能力的网络达到有目标的覆盖,是“知业务”的过程;
“线”—由光交网“穿针引线”达到基础光缆对客户业务密集位置的预覆盖的目的,是“连业务”的过程;
“点”—由业务区内综合业务接入点机房的设立,使网络接入点站址固定并保持稳态,实现接入位置预先设定,完成机房内网络设备的预投放-是“接业务”的过程。
依托综合业务区的网络建设,将使接入层组网形式发生变化,集团专线客户更多面向集中式接入,以综合业务接入点为单位完成全业务区集客专线业务覆盖。充分保证接入的外部站址稳定和光交网资源的可达、易实施、易维护。
对于接入方式的集中化,以客户业务为导向的综合业务区资源预覆盖更像是“点射”,是指有目标有计划的资源投放,网络接入方案结合业务区规划将更具可规划性,目标是使网络接口、光纤资源达到更快的进行业务投放。业务组织方式一改早先的无序接入向有计划实施进行转变,接入方案由早先的按需拼接向可规划建设转型。
接入层方案“降本增效”
随着企业无纸化办公、视频等大颗粒业务广泛应用,使专线客户向高带宽需求发展趋势变得更为明显。催生了许多客户提速50M、100M的需求,但带宽增长却未给运营商的专线收入形成同比例的创收,换言之客户需求更多是“加量不加价的”的需求,而运营商网络则面对“增量不增收”的挑战。
所以在“降本增效”的原则下,接入层iTN方案,完成了客户侧终端设备的最优化成本设计,采用以太网分界技术(EDD)作为平衡低成本和高带宽需求的有效手段。所提供的FE/GE带宽容量满足业务需要,同时把各类客户的开销成本得到降低,包括CAPEX和OPEX的一次性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
具备SLA业务性能的感知能力
在iTN平台承载集客业务可完善的支持交付测量、在线测量的功能要求,可针对集客业务的等级和SLA要求,制定QoS分类及映射规则同时,在网实施SLA的性能侦测。
每个专业和领域(传输或数据)都有自己的性能KPI,各个网络层KPI指标都很好但业务体验却很差,这是因为传统的维护架构设计是面向各网络域,而不是面向最终业务质量的。
事实上,运营商各每天都维护着大量各自网络段的性能KPI,并没有看到整体的E2E业务质量,网络KPI质量评估体系不能真实地反映终端用户体验。而iTN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有效的衡量网络质量水平,及时从客户角度感知网络运行的变化情况。
瑞斯康达有针对性地在解决方案中引入业务性能的测量功能,维护与优化工作,客户性能质量“所见即所得”保持网络质量上的领先优势。通俗地说就是:“网络通、无丢包、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