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超,赵宪国,高寿梅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沂南县供电公司,山东 临沂 276300)
1 微电网概述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石油化工能源被过度开发利用,随之引发能源危机问题。基于该背景,新能源技术应运而生,更多企业开始关注与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如光伏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虽可有效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然而因为该技术本身存在发电间歇性问题,尤其是并网过程中极易导致电网形成电力波动现象,影响电能质量和发电量。因此,提出微电网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多微电源同时供电,相互补充电源,可满足小范围的电力供应目标[1]。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微电网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的结构
1.1 微电网结构
微电网即微网,是电压等级为400 V 或10 kV 的一种现代化网络结构,也是负载与保护装置、能源转换装置、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装置等构成的发电、配电系统[2]。从根本上说,微电网对于形式烦琐、数量较多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解决力度较大,达到分布式电源高效应用的目标。
1.2 微电网元件
静态开关、分布式电源、功率电子设备以及储能设备等要素共同组成微电网,其中分布式电源指的是负载周边分布的一种电力,主要将其分成2 种,即非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储能设备主要为飞轮储存、超级电容量和蓄电池等[3]。在电网有效功率高于负载要求的情况下,就会存储剩余电量,以维持电力供需平衡。微电网孤网运行时,可调节储能设备频率,从而为微网运行提供保障。
1.3 微电网的优势和劣势
微电网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所产生的,由电负荷、分布式电能源共同组成的系统通过低电压连接配电网,且存在更灵活的运行方式,具有可调度性能。微电网可视为电力系统的受控实体,具有较高的可控性,能够有效保障供电质量。微电网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且发电成本比较低,对比传统电网,微电网能够有效缓解环境压力,降低发电成本。由多个微电源共同组成的微电网,可以向本地用户分配电能,无须输电线传输,大大缩减了负载和电源的距离,使输电线路的电能热损耗获得有效下降,也无须创建架空输电线路,有效节约输电建设成本,不会由于地理、天气等因素而提高供电成本,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4-5]。热电联产运行下,还可重复回收利用余热,基于该情况,微电网的能源利用率可超过80%。
由此可以看出,世界能源互联网下的微电网存在极大的发展优势。然而,与传统电网相比,微电网起步比较晚,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其发展受到很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如分布式电源具有较高成本,有待进一步提升运行和保护技术标准;电能存储和生产必须依照负载需求调整,且微电网市场监管制度也不完善,有待从立法层面进一步优化。
2 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
作为用途极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其结构包括独立发电与并网发电2 类。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生之初多是用于微波中继站、太空飞船、电视差转台以及通信系统等区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主要为家庭屋顶光伏发电、城市交通或照明等。
2.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也被叫作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系统,由热辐射与光产生能量。通常来说,单独太阳能发电一定要配备能量存储设备,电池是应用最多的设备。同时,需要配备控制器,主要作用是避免蓄电池过度放电,或者过度充电[6]。在直流电源中,应用的独立广电系统核心部件主要为蓄电池组、防反充二极管、电池方阵以及控制器等。
2.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并网逆变器转化直流电成交流电,进而保证交流电能够与公共电网实现有效连接,向广大住户提供更多电力,多余电量直接输送至电网。在太阳能电池低电量的情况下,有必要做好电力网补充工作。并网光伏系统的示意如图2 所示。
图2 并网光伏系统示意
2.3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工作模式
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机理在于,通过太阳能电池所具有的光生伏打效应,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中的光能转换为电能供应给客户。太阳能电池板、配电室、防雷系统、汇流箱以及逆变器等是太阳能电池板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因为太阳的能量密度较低,所以要求有较大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要使用汇流箱来降低光电转换效率。由于光伏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属于直流电,因此还必须要有一个逆变器来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同时,为了确保在雷暴天气下对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如电池面板、逆变器等进行防护,也必须进行初步的防雷设计。具有低压负载的室内配电场所统称为配电室,能够为低压用户分发电能。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在10 kV 之下,因此只需要设置一个低压配电室即可[7]。除此之外,还必须在电力供应上安装一些能量存储单元,或是将整个系统接入电力网络,才能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如此便构成一个完备的发电和用电体系。光伏发电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光伏发电原理
3 基于微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要点
3.1 并网控制
若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没有配备相应的蓄电池,则需将其并入电网,以确保该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多能量来源、多并网逆变器等特性,所以应充分考虑影响并网控制的相关因素。此外,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能源产生多借助并网逆变器,且并网运行期间需要重点注意耦合机理,所以涉及控制并网协调性能问题,应注重在运行过程中协调控制逆变器的电压和频率,以合理地动态分配其运行负荷。
3.2 优化系统电能质量
通常情况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能输出主要为直流电,然而用户端负载多用交流电。若要使用光伏发电所输出的电能,则需要转化直流电为特定频率的交流电,由此就需要应用逆变器。但是,并网运行过程中,正常运行时的逆变器会产生直流分量与谐波,会污染到电网,影响电网得电能质量。特别是电网直接连接用户侧负载时,就算直流分量与谐波非常小,也会严重影响到用户的用电端口负载,造成设备不能顺利或正常运行,导致设备遭到损坏。除此之外,在用户负载中有大量感性负载的情况下,接入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会大大降低功率因数cosϑ,导致电机等感性负载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会加大发热量[8]。以上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大多只输出有功功率,还有可能是电网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不匹配光伏发电系统。因此,若想有效控制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借助可调节功率因数cosϑ,可以对三电平组串逆变器进行输出,也可通过并联电容器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的配置,有效改善并网连接中出现的光伏发电电能输出质量问题。
3.3 电网结构和配置优化
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源为太阳能,而太阳能会因为各地气候、地理位置等外部因素而存在一定随机性,而且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即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相比传统电网,太阳能电池板的网络结构存在一定不同。基于以上因素,在电力系统规划过程中,应精准预估本地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情况,同时评估负载的可用性、随机性和合理性[9]。对要进行光伏发电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详细调查和研究当地的电网、客户的用电负荷,进而决定在当地的地区设置相应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防止负载过小或某一个电网单元负载过大,有效提升地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4 结 论
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与微电网技术迅猛发展的现阶段,进一步扩大了分布式光伏设备的实际应用范围,且并网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未来发展中,还会进一步扩充太阳能应用与发展的空间,为供电领域提供更多能源,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