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纳股暴跌戳破了世纪之交一路狂歌猛进的互联网泡沫,全球信息产业着实遭受了一把“倒春寒”。2001年初,这股寒流的多米诺骨牌开始波及通信业,全球通信业出现增幅逐月下滑的趋势。中国的通信市场虽然比较健康,但也受其影响,从2001年初开始出现增长速度小幅回调,固定网业务收入增幅甚至一度下滑到5%。有人惊呼:5%能否支撑国民经济7%的增长速度?一些专家据此断言,中国电信业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增速将从持续二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速度回落到一位数增速。最近网上盛传,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又下降了4个百分点。情况果然如此吗?今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情况到底如何?下半年通信业面临怎样的走势?我国通信业持续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课题?对此,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低开高走,前景看好!
一、2002上半年形势回顾分析
(一)情况:基本实现发展目标
今年上半年中国通信市场是不是出现了低速增长?日前信息产业部召开了经济形势分析会,对上半年的情况进行了盘点,结果表明:今年上半年中国通信业继续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势头。1~6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了218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6%,其中,电信增长16.6%,增长速度均大大超过年初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提出的11%的调控目标。增速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两倍,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同时继续拉动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上半年全国电子设备制造业保持了22%的较高增长速度。
电话放号力度不减,用户规模再创新高。去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电话用户首次超过5000万户,增量达到5167万户,每月平均增加861万户,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今年上半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5126.6万户,再创新高,平均每月增加854.4万户,使用户总数达到3.7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1990.9万户,达到1.9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135.7万户,达到1.76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0.2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15.65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3.86部/百人,分别比上年末提高1.8和2.7个百分点;数据多媒体用户达到64.4万户,互联网拨号及专线用户达到3975.9万户。电话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为电信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通信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新业务增速迅猛。在业务收入构成中,移动通信、本地网通信、数据通信这三项占电信业总收入85%以上的业务都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速分别达到24%、13.5%和68%。长途通信和国际业务虽有所下降,但与此直接关联的IP电话通话时长达到253.4亿分钟,同比增长213%。作为移动业务新亮点的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326亿条,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上半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2.1%,高出工业行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在各工业行业中位居第二。完成销售收入4413亿元,同比增长16.7%;主要电子产品产销率达到97.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实现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32%;国产手机产销大幅增长,市场份额从2001年底的11.9%上升到17.7%。
从上半年全行业情况看,除投资完成下降外,信息产业部制订的今年全国通信业宏观调控目标的各项目标基本顺利实现,有的方面甚至大大超过预订目标。
(二)特点:呈现低开高走态势
今年中国通信业发展开局并不好,一月份全国通信业增幅仅为11.7%,其中电信总体增幅仅为10.9%。但开年以后,通信发展呈现“低开高走”态势,特别是二季度以来业务收入增幅逐月上升:1~6月通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7%、13.5%、14.9%、15.3%、15.3%和15.6%,上半年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0.6个百分点。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6月分别增长10.9%、13.8%、15.6%、16.1%、16.1%和16.6%,上半年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1.9个百分点。特别是二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不是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是增长了2.5个百分点。
2001年以来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下滑的局势得到了扭转。2001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呈逐月下滑趋势。2001年1~12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43.1%、19.4%、17.3%、16.9%、16.0%、15.0%、15.0%、15.0%、13.3%、15.8%、13.8%、14.5%;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2.7%、20.1%、18.1%、17.3%、16.0%、14.7%、14.6%、14.6%、12.5%、15.2%、13.0%、15.0%。
二者总体上都呈现出增速逐月递减趋势,到今年1月份增速分别下滑到11.7%和10.9%。然而,春节以后,下滑趋势开始扭转,并呈现低开高走的总体态势。
(三)原因:外因内因合力推进
1.改革到位促发展
改革从长远看将会推动通信业发展,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对发展构成这样那样的影响。
2月26日,在原中国电信集团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吴基传部长、周德强总经理及当时已出任网通集团筹备组组长的奚国华都强调发展不能停步。针对当时各地固网电话实装率已近80%,一些地方出现新的装机难的实际,吴基传部长提醒大家“现在放松半年,将来或许三年都补不上。”他特别强调,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加快发展继续作做好今年的工作。“各地企业在发展上不能彷徨,不能因为改革而贻误发展的时机”。但是,重组对电信发展的影响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一季度,全国通信业务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4.9%,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了2.4个百分点。
运营业的发展增幅下降必然波及设备制造业。今年一二月份,电子信息产业也出现增速减缓,增速变为21.6%,比上年末下降了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3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这次改革对省以下的生产部门直接影响不大,随着4月初两大集团基本筹备就绪,特别是5月16日正式挂牌后,各地通信发展速度明显回升并持续稳增。受改革直接影响的中国电信集团上半年的业务收入增幅也达到了8.48%。
2.行管稳健见成效
上半年全球通信业持续下滑,主要有两个消极因素:一个是“三G牌照拍卖”的阴影;一个是过度“宽带圈地”的积患。而中国在这两方面一直坚持稳健的产业政策和行管政策,这些正确的行管政策有效地规避了产业的大起大落,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今年开始显示出来。
——关注应用,成功避免3G“牌照风险”
过去的两年间,全球运营商光是在欧洲各国3G牌照的拍卖中投资就超过了1,500亿美元,其中仅德国和英国两国的牌照就拍卖出了800多亿美元的天价。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预测,全世界3G硬件及牌照的价格总和将达到3000亿美元。巨额费用使得众多的运营商债台高筑,截至2001年中期,德国电信、英国电信等欧洲8大运营商的债务已经高达2400亿欧元(约合2137亿美元),是1999年的2倍。巨额债务严重拖累了欧洲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成为欧洲电信运营商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中国信息产业部对移动通信的技术进步一直比较关注,并组织中国通信业界有关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了第三代技术标准的制订。但是,中国信息产业部一贯主张脚踏实地的技术演进策略,尤其坚决反对不切实际的3G牌照拍卖。2000年底本报在广泛采访专家的基础上推出《牌照拍卖三思而行》文章后,部领导批示:“这个问题抓得好,要继续宣传好这个观点。”正是在3G发展中采取了正确的决策,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规避了风险,移动通信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加强宽带市场管理,规避“圈地风险”
环球电讯、世界通信危机发生后,全球都在总结“宽带泡沫”和“财务风险”的问题。中国在这方面受影响不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信息产业部在推进市场开放、有效竞争的同时,一直坚持有序开放、有序竞争。有效遏制宽带泡沫,减少了财务风险。
在宽带市场的开放问题上,信息产业部一方面积极组织无线接入市场的开放和驻地网市场的开放试点,另一方面坚持电信条例规定的市场准入原则。2001年正式颁布了信息产业部19号令,发布《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亿元人民币;而且明确要求准入企业必须是最近3年内未发生过重大违法行为的企业。
针对个别通信企业在合作经营中出现的靠牌照“小鱼钓大鱼”的问题,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8月发布了《规范合资经营电信业务行为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持证单位在合资公司中直接控股51%或51%以上时,合资公司应由持证单位将合资公司的有关情况报发证部门备案;持证单位在合资公司中直接控股51%以下时,持证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电信业务经营权授予合资公司。
为有效避免光缆建设中出现“跑马圈地”现象,信息产业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电信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信息产业部依法对全国公用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和广播电视传输网的建设实施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宽带的“圈地风险”,使中国的通信合法经营企业普遍避免了“宽带风险”和“财务风险”。
3.宏观经济环境看好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在平稳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45536亿元,同比增长7.8%,超过了年初制定的7%的增长目标,其中多数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7.6%,二季度增长8%,呈现小幅回升态势。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5%,明显高于去年同期5.5%的增幅。
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为通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加快信息化发展,对通信消费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通信业的低开高走态势与上半年宏观经济的走势也是一致的。
二、2002下半年走势预测
(一)持续增长,达标有望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制定了2002年全年信息产业宏控目标。其中,通信业务收入4450亿元,增长11%;通信固定资产投资2300亿元;发展固定电话用户21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500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达到1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9900亿元,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增长12.7%;实现利税810亿元,增长8%;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7.7%;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增长33%。
首先,根据上半年有关增长数据来比较,通信业务收入2189.4亿元,增长了15.6%;发展固定电话用户199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35.7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15.65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3.86部/百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4413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工业增加值919亿元,同比增长10.3%,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累计为385.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实现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32%。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通信业务收入、新增电话用户数、电话主线普及率,还是电子产品出口、软件销售额等主要目标,都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见下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全年宏控目标有望超额提前实现。
其次,用户规模的扩大为电信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电话用户经过多年的跳跃式发展,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保持旺盛不衰的增长势头。去年1~6月全国新增固定、移动电话用户5167万户,每月平均新增861万户,创下新记录,而时隔一年,电话需求仍然不减,半年新增用户量再创新高。特别是去年7月1日取消电话初装费后,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短短1年时间内,电话用户新增超过1亿户,这部分新增电话用户的业务收入将会在下半年得到反映。在固定电话用户持续增长的同时,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从2001年5月至今,移动用户新增量一直超过固定电话,而且这一势头还将继续保持下去。移动通信已成为全行业的支柱业务,成为我国通信消费强劲的增长点。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年九十月间,全国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创纪录的4亿户,一个覆盖城乡、消费能力逐步上升的庞大用户群将成为通信持续增长之源。
(二)继续发展主客观条件都看好
1.市场有基础抽样调查显示:电信消费支出增长快速、信息消费市场继续看好。上海市统计局城调队近日对5000户上海市民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手机拥有量已上升至73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部;电脑44台,增加了9台。居民家庭人均电信费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长29.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7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次互联网络状况调查报告。报告从上网计算机数、网民数量等宏观状况、网民特征结构、网民上网行为等角度描述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总体状态。结果显示:2002年上半年我国联网计算机数量、网民数量、出口带宽、网上资源等基础数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网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更趋成熟。
网民人数继续快速增加,即将突破5000万大关。我国网民人数达到4580万人,半年增加了1210万人,增长率为35.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8%,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74倍。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613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307万台,占19%,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1200万台,占74%,使用其他方式上网的计算机数占7%。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增加了359万台,增长率为28.6%,比去年同期增长61%。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一直呈快速增长的状态,拨号上网计算机一直保持着主体地位。
网络带宽继续高速增长,网络瓶颈正在打破。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10576.5M,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长率为3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5倍,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5.408M的416倍。从用户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看,多数网民对网络速度、网络的安全性、中文信息的丰富性等方面,满意度大大提高。
网络内容建设在深度调整中质量数量逐步提升。目前我国WWW站点数为293213个,半年内增加16113个,增长率为5.8%,比去年同期增长20.8%。我国互联网应用服务在经历了一个低潮后,正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迹象。
从网民上网行为习惯看,网民上网行为更加理性,有偿消费意识更加成熟。报告显示,47.6%的人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有超过40%的网民表示最近一年内打算申请收费邮箱;58.5%的用户对电子邮箱服务由免费转向收费表示“完全接受”或“可以理解”。
2.企业有资金
今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的投资完成状况下滑,但这种下滑主要不是因为企业银根紧,而是受改革、管理和投资方向等因素影响的自我调整的结果。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改革的因素,中国电信的重组影响了部分投资项目的执行。二是随着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各地电信企业投资主体相对集中、投资趋向理性。中国电信以五项管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取得共识。各省全部实现了地市对市县的财务集中管理,部分省还实施了省对地市财务集中管理试点,此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坏账风险。以集团公司和省公司为中心的两级投资计划和设备采购管理取得较好成效。各省公司普遍加大了投资计划、决策权限和设备采购集中管理力度。这既保证了通信网的“三性”,又有效控制了投资方向和规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这样做不仅没有削弱企业的实力,相反更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去年,中国电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7亿元,资产负债率由47.9%下降到45.9%。负债率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进而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国内电信企业受全球电信低迷的冲击较小,大部分通信运营企业的资金流比较顺畅。
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宏控目标为2300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不到500亿元。改革对发展的影响已经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企业手里又有资金,只要有面向赢利的好项目,建设投资的力度必将大幅上升。据分析,下半年全国通信业的投资额将为上半年的1.5~2倍。
3.推进有力度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会议发表讲话积极推进信息化。中央对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信息化工作的专门会议上,还是在海关、教育科技等专题会议上,国务院领导都反复强调要积极务实地推进政务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并一再强调各部门搞信息化要突出应用,不要搞重复建设。信息化的有力推进,必将为电信运营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直接投资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总采购额达154.9亿元人民币。政府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甚至家庭信息化起着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海关、金融、税务、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联想、海尔等一些大型企业也正致力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4.合作有突破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整个产业是一个整体生态环境,各企业的利益是互相关联的。尤其是在产业的低潮中,彼此成为“患难之交”,更需要携手摆脱困境。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信企业、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手挽手加入到合作者的行列。华为、中兴等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并协助运营商实现业务创新,共同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运营业、服务业、制造业还开始携手打造一些共赢、多赢的合作模式。“移动梦网”、“互联星空”、“联通在信”正在形成一个个引人注目的生态圈。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通信业继续走高是完全可能的,并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三、继续发展面临的隐患和出路
尽管今年上半年电信业发展呈现出“低开高走”态势,下半年发展面临许多有利因素、前景光明,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电信市场确实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隐患,亟须花大力气研究解决。
(一)“价格战”有待治理
今年以来,由于企业拆分重组、业务替代分流及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电信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发生实质性变化。到6月底,电信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电信为32.6%,中国网通为16.8%,中国移动为38.3%,中国联通为11.2%,中国卫星为0.03%,铁通公司为1.1%。目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已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超过40%,以往某个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电话用户的市场格局也重新划分,固定电话用户,中国电信占62.1%,中国网通占36.8%,中国联通、铁通公司占1.1%;移动电话用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占70%和30%。电信业多运营商竞争格局的形成,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力度。
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价格战”的问题明显突出起来,不少地方通信业务的实际资费水平已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成为影响企业与行业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亟须继续治理。
(二)业务创新有待突破
ARPU值下降是目前全球通信业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怎样才能扭转当前ARPU值下降的势头呢?如果说整治恶性价格战是“节流”之举,那么业务创新才是“开源”之本。只有面向信息化、依托宽带网、缔结新型产业链,开拓新业务,做大市场蛋糕,才能不断培育电信业新的增长点。只有业务创新才是解决电信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出路。P> 今年上半年我国通信业的投资完成状况下滑,但这种下滑主要不是因为企业银根紧,而是受改革、管理和投资方向等因素影响的自我调整的结果。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改革的因素,中国电信的重组影响了部分投资项目的执行。二是随着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各地电信企业投资主体相对集中、投资趋向理性。中国电信以五项管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取得共识。各省全部实现了地市对市县的财务集中管理,部分省还实施了省对地市财务集中管理试点,此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坏账风险。以集团公司和省公司为中心的两级投资计划和设备采购管理取得较好成效。各省公司普遍加大了投资计划、决策权限和设备采购集中管理力度。这既保证了通信网的“三性”,又有效控制了投资方向和规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这样做不仅没有削弱企业的实力,相反更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去年,中国电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7亿元,资产负债率由47.9%下降到45.9%。负债率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进而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国内电信企业受全球电信低迷的冲击较小,大部分通信运营企业的资金流比较顺畅。
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宏控目标为2300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不到500亿元。改革对发展的影响已经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企业手里又有资金,只要有面向赢利的好项目,建设投资的力度必将大幅上升。据分析,下半年全国通信业的投资额将为上半年的1.5~2倍。
3.推进有力度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会议发表讲话积极推进信息化。中央对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信息化工作的专门会议上,还是在海关、教育科技等专题会议上,国务院领导都反复强调要积极务实地推进政务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并一再强调各部门搞信息化要突出应用,不要搞重复建设。信息化的有力推进,必将为电信运营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直接投资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总采购额达154.9亿元人民币。政府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甚至家庭信息化起着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海关、金融、税务、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联想、海尔等一些大型企业也正致力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4.合作有突破
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整个产业是一个整体生态环境,各企业的利益是互相关联的。尤其是在产业的低潮中,彼此成为“患难之交”,更需要携手摆脱困境。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信企业、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手挽手加入到合作者的行列。华为、中兴等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并协助运营商实现业务创新,共同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运营业、服务业、制造业还开始携手打造一些共赢、多赢的合作模式。“移动梦网”、“互联星空”、“联通在信”正在形成一个个引人注目的生态圈。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通信业继续走高是完全可能的,并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