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通信界 >> AI >> 新闻正文  
 
突破!中科院发布我国首款云端智能芯片,西方再想黑中国的钱,难了!
[ 通信界 / 张颖聪 / www.cntxj.net / 2018/5/13 11:35:19 ]
 

2018-05-12 15:27:52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今天(5月3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发布了寒武纪MLU100云端智能芯片,这也是我国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从终端到云端,其性能大大提升,也为视觉、语音等复杂场景的云端智能处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我国首款云端智能芯片,正式亮相的寒武纪MLU100采用了最新的架构和工艺,可工作在平衡模式和高性能模式下,平衡模式下的等效理论峰值速度达每秒128万亿次定点运算,高性能模式下的等效理论峰值速度可达每秒166.4万亿次定点运算,峰值功耗不超过110瓦。

寒武纪科技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陈天石介绍,云端智能芯片,是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提供的核心芯片。云端的智能芯片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复杂,它和终端芯片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运算能力更强。

由中科院计算所智能处理器中心孵化的寒武纪科技,在2016年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已应用于千万级智能终端中。相对于以往的终端智能芯片而言,最新发布的云端智能芯片在运算速度上提升了近百倍,不仅可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云端智能任务,还可以与寒武纪系列终端处理器完美适配,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的智能处理任务。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旭表示,从过去在手机等终端上应用的智能芯片,到今天更高一层的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它可以使人们在手机等终端的应用上升为未来在云端比如说智能语音系统等领域更加广阔的应用,所以这是一个开拓性的进展。

人工智能芯片助力智慧生活

据了解,人工智能芯片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对人脑神经网络结构的模仿。与传统芯片不同,人工智能芯片能够模拟大脑的神经元和突触,一条指令即可完成一组神经元的处理。这种计算模式在做识别图像等智能处理时,效率要比传统芯片高几百倍。

寒武纪科技创始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陈天石介绍,在设计人工智能芯片的时候,专门考虑了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运算的特征,在设计处理器架构的时候,针对这些应用的特征做了专门的优化,使其在做智能处理任务的时候,性能可以比传统的处理器更好,但是能耗可以更低。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安防、智能驾驶、消费类电子等领域。云端智能芯片的问世,也将为大数据量、多任务、高通量等复杂的云端智能处理需求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没有在这个芯片上取得突破,未来西方国家会以极其高昂的价格卖给中国,这必然让中国这个领域的运行正本大增,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中国消费者身上。现在,中国在此领域获得突破,那么相应产品的价格,会降得非常低。简单说,如果中国没有这样的技术,别人可能会以正常价格的一二十倍甚至更高卖给中国。反之,中国有了,西方国家就傻眼了!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龙芯:18年自主研发,从实验室走进北斗卫星

过去一年,龙芯中科公司实现营收1.5亿元,已连续三年盈利。而放眼全国,做CPU(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盈利的极为少见。

2001年8月19日清晨,龙芯1号诞生,电脑屏幕上那行“godsonlogin”的显示,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尴尬历史。但现场欢呼雀跃的研发团队成员并未预想到,从实验室通往市场的道路,会如此曲折艰辛。尽管曾经先后在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以及党政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但以龙芯为代表的自主研发芯片,想要撬开个人电脑等大众消费市场还面临巨大考验。

“狗剩”断奶

摆脱补贴依赖连续三年盈利

北京西北六环附近的龙芯产业园,负责软硬件开发的工程师正在全力推进龙芯新产品的设计和测试。

4月初,一张粉红色的信纸被送到了这里:“龙芯的抗辐照系列芯片在组网卫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实现了国产处理器自主可控,以过硬的产品提升了北斗的质量。”这是一封来自客户的感谢信,寥寥数行,却重若千钧。

能经受零下55摄氏度至零上175摄氏度的极端温度考验,能抵抗外太空宇宙射线的强辐照,还要有持续稳定运行15年之久的使用寿命……长期以来,中国人造卫星所需要的宇航级芯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2015年4月,随着搭载龙芯抗辐照芯片的第17颗北斗卫星升空并顺利开机运行,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在自主可控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龙芯抗辐照芯片,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价格只是国外同等芯片的十分之一。”龙芯中科总裁、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胡伟武自豪地说。

但就在五年前的春天,龙芯和胡伟武本人还在经历极寒时刻:“账上的钱,眼看都不够发工资了。”

龙芯研发之初,项目团队给起了一个极接地气的中文名,“狗剩”(godson),寓意是名字贱一点儿、好养活。后来胡伟武带着课题组骨干毅然告别中科院体制,组建龙芯中科公司,就是想摆脱对政府补贴“喂奶”的持续依赖,从伸手要经费,变为从市场赚经费。

市场的残酷很快让龙芯走到了彻底“断奶”的关口。2013年,受同行业“汉芯造假”的负面影响波及,加上国产芯片产业化进展迟缓,国家转而支持几家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的芯片研发企业,龙芯的项目经费逐渐枯竭。

为了养活自己,龙芯紧跟特定客户需求,开始发力研制针对宇航、石油等行业的专用芯片,希望尽快获得宝贵的现金流。“坐在桌边,被对面的客户指着鼻子骂,低头听吧。”当年市场拓展的艰辛,胡伟武记忆犹新,“有时甚至要放下尊严。”在不懈努力下,慢慢地,除了上天的卫星芯片,入地的石油钻井芯片,电动汽车充电桩、红绿灯、机顶盒等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搭载刻有“龙芯”字样的芯片。

自主之痛

跳出巨头掌控市场接轨难

面临同样困境的,不只是龙芯。因为海外巨头建立的专利壁垒,已经强大到很难绕开。

“当我们做出CPU,而且"芯"跳了。我们把它捧到手上,想献给别人,中国却没有一家第三棒(下游)企业能接。”曾参与国产自主CPU方舟项目,又亲历永中Office产业化困局的业内人士梁宁回忆,当他们的自主芯片做出来后,因为没有自主设计核心电路板的能力,没有配套软件可用,国产软件遭遇格式不兼容及不尽如人意的用户体验,最终“溃败如山”。

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主要建立在Wintel(Intel的CPU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AA(基于ARM指令集的CPU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两大技术平台上,接受与这两大平台合作,在对方的技术体系中做开发,不仅出成果更快,在应用层面与市面上主流操作系统、软件等的兼容也会顺畅许多。如华为麒麟芯片、上海兆芯X86通用CPU的研发,就属于这种模式,与市场接轨相对容易。但风险也不容回避,因为ARM和英特尔授权到期就得再购买,外商每一次更新指令集还得购买。

胡伟武毅然选择了自主程度更高、风险也更高的研发模式,“每一行源代码都要自己写。”在他看来,在别人掌控的技术体系中做产品,不可能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这份执着坚持,也让龙芯付出了沉重代价。时至今日,普通消费者依然还用不上搭载龙芯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龙芯电脑在价格和性能上与主流电脑相比毫无优势,另一方面,这些电脑不能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与之匹配的购物、游戏、炒股等各种应用软件少之又少。

持续碰壁之后,龙芯团队终于意识到,芯片设计难度大,但与市场接轨的相关软件系统开发难度更大。

“生态圈”起步

研发“长跑”力争走进百姓家

2018年4月18日晚,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会议上,当一张罗列着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的图表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会场气氛一下变得压抑低沉。

图表中的数据看起来令人悲观:在中国的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内存设备、显示及视频系统五大系统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核心集成电路芯片国产率为“0”,即便是国产率最高的移动通信终端处理器芯片,这一数字也只不过是22%。

抛开市场份额不说,潜心发展多年后,国产自主芯片的技术水平到底如何?

胡伟武坦言,除了在北斗卫星等国之重器中的应用,龙芯在行业、民用市场的应用还是以低端芯片为主,性能超过了国外主流CPU低端系列产品。预计龙芯3A4000、3A5000研制成功后,性能会向世界中高端产品逼近,届时将可以大力拓展大众消费市场

“龙芯已经走了18年,再干12年,这条路应该走得通。”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胡伟武,为这场30年“长跑”定下的目标,就是围绕龙芯建立一套完整的软硬件体系,形成独立自主的国产芯片“生态圈”。

为了改进用户体验,龙芯着力于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软硬件交互的大幅优化,与金山公司、紫光股份、搜狗输入法等合作,提升龙芯电脑的兼容适配性。龙芯还在开源社区上公布了最新操作系统“Loongnix”,吸引开发者入驻参与。

经过多年努力,围绕龙芯CPU进行下游产品研发的单位已有500多家,技术人员达上万人,基于自主可控CPU的生态产业链初步形成。

但是,要建立起与Wintel体系、AA体系相抗衡的第三大IT自主体系,即便是有中国庞大的潜在应用规模作为支撑,依然是无比艰巨的任务。

对此,不少业界人士指出,“中国芯”的崛起,要依靠多条腿走路,在海外成熟平台的基础上研发新品和保障党政军信息系统安全的纯自主模式将长期并存。

 

作者:张颖聪 合作媒体:搜狐IT 编辑:顾北

 

 

 
 热点新闻
普通新闻 同级最强!天玑8200实测成绩放出,iQOO Neo7 SE神机配神U
普通新闻 中国信通院:我国部署超 7900 张 5G 行业虚拟专网
普通新闻 省内首个智慧康养平台,点亮“银发族”数智生活
普通新闻 中国移动与中国宝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普通新闻 云巨头深陷高管离职风波!三千亿美元市值已蒸发一大半
普通新闻 中国软件三十年:烟尘隐入,夹缝重生
普通新闻 马斯克世界首富之位被LVMH老板短暂超越
普通新闻 苹果将推“高级数据保护”功能 允许用户对更多iCloud备份数据进行加
普通新闻 台积电加大对美投资建厂,半导体关键技术会外流吗?
普通新闻 数字化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红帽助力客户实现多维转型
普通新闻 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2028年5G签约数将超过50亿
普通新闻 我国将迈入百亿物联发展征途 分三阶段实现
普通新闻 黑客帝国重现?马斯克脑机公司将开展人体试验:有点疯狂
普通新闻 OpenAI发布新作:ChatGPT聊天机器人
普通新闻 2023年人工智能发展预测 企业如何成功采用AI?
普通新闻 爱立信:5G增长快于以往任何一代移动通信
普通新闻 突破千万大关之后 被误读低估的VR
普通新闻 台积电1nm新厂计划已上报 将落地新竹
普通新闻 三大运营商股价创年内新高,新发展模型下价值如何重估?
普通新闻 解密“个人信息保护认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界,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通信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月内进行。
通信视界
新华三:云智原生 AD-NET构筑智能联接新底座
华为林永明:ADN 铺就高阶自智网络之路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丁海煜:三大方向十大技术,5G-A赋
普通对话 英特尔王锐:中国战略是我们的全球战略之重
普通对话 新华三:云智原生 AD-NET构筑智能联接新底座
普通对话 华为林柏枫:联接升级,激发商业增长
普通对话 华为林永明:ADN 铺就高阶自智网络之路
普通对话 NVIDIA发力数字孪生:站在虚拟和现实之间
普通对话 韦乐平:网络深度转型最明确的方向首先就是
普通对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6G标准面临小圈子风
普通对话 华为丁耘:绿色ICT,共创新价值
普通对话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方迎:将在中国市场重点做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买彦州:广电5G商用对行业竞争格局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陈忠岳:从“提速降费”向“提速提
普通对话 华为胡厚崑:5G+工业互联网 数据驱动是关键
普通对话 华为郭平:每个人磨好自己的豆腐,就会有一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杨杰:加快推进新型平台用工模式规
通信前瞻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中国移动李慧镝:强化数智基建驱动 推进产业转
普通对话 物联网设备在智能工作场所技术中的作用
普通对话 软银研发出以无人机探测灾害被埋者手机信号
普通对话 AI材料可自我学习并形成“肌肉记忆”
普通对话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普通对话 为什么Wi-Fi6将成为未来物联网的关键?
普通对话 马斯克出现在推特总部 收购应该没有悬念了
普通对话 台积电澄清:未强迫员工休假或有任何无薪假
普通对话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获重大突破
普通对话 多管齐下,VMware跨云服务助力企业云转型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李慧镝:强化数智基建驱动 推进产业
普通对话 苏少林:打造北京数字经济“五强”,助力标
普通对话 中国科大在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方面取得
普通对话 华为杨超斌:迈向5.5G持续创新,开启5G产业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买彦州:加强创新力度,协同推进6G
普通对话 信通院总工敖立:5G工业模组是产业链特别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