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界讯 本以为2023年ICT产业界将以一种平淡的方式收尾,谁曾想到11月居然“大戏连连”。国外有OpenAI一波三折的“宫斗”剧情,让媒体报道一天至少反转三次。国内更是糟心,这边阿里云再一次“崩了”,许多应用“瘫痪”;那边周口联通老工程师“揭黑”,一时间让中国联通陷入舆论漩涡;回头一看,小米董事长雷军亲自下场“打黑”,引来网友调侃的同时,也让“网络水军”的问题再一次凸显在世人面前。
世界纷扰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问题的背后都反映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OpenAI的“宫斗”看似是一个初创企业的争权夺利,但实质却是AI大模型未来发展的路线之争。有人把OpenAI CEO奥特曼被解雇与当年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扫地出门”相提并论,国内的众多看客比该公司董事会更加担忧OpenAI的前途,大有一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架势。估计许多人看到“奥特曼”三个字时候,想到的不会是OpenAI和大模型,而是“奥特曼大战怪兽”的动画片,许多“90后”、“00后”应该对此很熟悉,笔者也是借次重温了一遍和儿子小时候看“奥特曼大战怪兽”的场景。
此奥特曼非彼奥特曼,但两个奥特曼都非常人。OpenAI CEO奥特曼去职重返、又被微软委以重任,这说明“手有金刚钻,不怕没活儿揽”,牛人走到哪儿都会有出路。但反过来想想,OpenAI董事会连创始人以及对OpenAI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CEO都给罢免了,这里面恐怕不只是浅层次上的争权夺利。OpenAI新任CEO希尔之所以被董事会看上,可能是因为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怀疑和担忧,与OpenAI董事会所持观点相契合。但这一点,如果深究起来,恐怕要“小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
撇开这些不说,笔者乱弹琴一下:OpenAI“宫斗”能否让国内燥热的大模型冷静一下?如今,国内但凡有点想法的企业都在抢入大模型“赛道”,叫得上名字的有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360“智脑”、科大讯飞“星火”、昆仑万维“天工”、腾讯“混元”、京东“Chat JD”、华为“盘古”,叫不上名字的更多,甚至连莲花味精都要进军大模型,引得上交所下发问询函。
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纷纷“大战”大模型情有可原,但莲花味精一个现金流只有2000万元的企业也掺合进来,似乎有些说不通。不过世界上许多事儿按常规操作都说不通,如果换个思路就通了。莲花味精之所以敢投6.93亿元采购算力服务器做大模型,目的在于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毕竟味精业务再怎么做也就那么点儿市场。
但数字化转型没那么容易,莲花味精能不能转型成功不知道,国内几家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却正在艰难进行中。当然,笔者所说的不是运营商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而是要聊聊运营商在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需求的主体大到城市、行业,小到企业、员工。需求的方向则既涵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等宏观场景,也覆盖工业互联网、数字办公、数字运营等具体应用,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可是个容量及深度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5G、算力等基础网络建设的大发展,运营商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新主业”上,因此现在几大运营商的发展重心都在to B市场。如今,三大运营商在政企市场的收入大幅提升,收入占比超过40%,但在成绩的背后,隐忧却不得不重视。十年前运营商面临的问题是“增量不增收”,如今的隐忧是“增收不增利”,特别是to B市场,目前处于高投入低回报时期,许多政企业务收入是“业绩收入”,拿投资换收入,所谓的“二次曲线”红利目前来看还需要时间加以证明。
因此,周口联通的舆论风波不会是个例,利润的考核让几家运营商都在“降本增效”,运营商裁员也将是常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运营商to B市场盈利能力的提升。数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转型的路还挺长,从企业到员工都需要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