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智管理能力提升、多种辅助规划工具的应用,规划精细度正在逐步增强,规划颗粒度逐渐细化。为与前期规划相匹配,后评估也应对齐颗粒度,将评估对象具体到基站。本文重点研究了在5G基站建设完成后,结合其对建设区域的4G网络影响,如何通过简化后评估指标快速、直观地对基站级颗粒度建设效果及收益进行评估。
关键词:4G/5G;后评估;收益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5.01.004
中图分类号:TN 929. 53"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码:1672-7274(2025)01-00-03
Research on the Post evaluation Method of Benefits for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4G/5G Mobile Networks
LIU Bingting1, WANG Xiaonan2
(1.Liaoning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henyang 110179, China
2.Software College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digital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auxiliary planning tools, the precision of planning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the granularity of planning is gradually becoming finer. To match the previous planning, the post evaluation should also align the granularity and specify the evaluation object to the sit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quickly and intuit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benefits of site level granular construction through simplified evaluation indicato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n the 4G net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area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5G base st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4G/5G; post evaluation; profit
1" "4G/5G网络共存模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通信业统计公报,我国5G用户数从2021年12月到2024年5月增长了5.5亿户,占总体移动用户数的51%。同时从总体移动用户数量上来看,期间共增长1.23亿户(见图1)。很明显,5G用户的增长有一部分来自于原有4G及2G网络用户的平移,即使增长的1.23亿户均为5G用户,仍有4.27亿户用户来自现网用户。
截至2024年4月,5G DOU(月均每户上网流量,单位为GB/户·月)占比达到50%,占比比去年同比增长19%,增长较为明显,且与目前5G用户数占比吻合。同样从DOU总体数据增长情况分析来看,2021年至2024年(截至5月),移动互联网DOU每年峰值分别为14.4、16.6、18.9和18.5,结合5G终端的出货趋势(见表1),可以初步判断,在目前的5G应用市场环境下,移动用户的5G需求迫切度趋于平缓。
因此,在5G网络建设效果评估过程中,不能仅考察5G网络流量增长情况,应综合考虑对4G网络的分流情况以及5G网络吸纳流量DOU水平进行分析,同时在收益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替换4G网络设备的可利旧残值,以及新增的网络维护成本。
2" "后评估体系细化
后评估根据评估对象可以分为总体后评估和项目后评估。总体后评估一般按投资类别划分评估对象,项目后评估则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评估对象。基于目前5G网络建设更倾向于以业务需求为主导,将一个项目内的多种需求来源的建设目标作为统一整体的评估对象,可能会存在考评指标均值化的情况,缺少对建设需求满足效果的针对性分析。同时,如果将所有项目的建设基站都按照现有后评估指标体系全部完成(见图2),将面临着由于工作量过大导致评估效率过低或评估难度过大的问题,变相增加了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难度和可执行难度。
综上所述,后评估应该与规划颗粒度对齐,细化评估体系,基于规划建设需求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选择。对于共性评估内容,即评估方法及标准比较统一的内容,可设置统一模板、指标、标准,便于同类问题统一分析、比较;对于特性内容可按需求场景进行划分,对同类型场景进行统一评分、对比。
以上述项目后评估提纲为例,第一部分项目概况和第二部分项目全过程评估属于共性评估内容,对项目总体开展情况进行叙述;第三部分项目效益后效果评估属于特性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如需求来源、建设目标、投资收益要求等多个角度划分具体场景分别分析评估;第四部分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估基于项目总体情况,需要按照项目类型及相关管理要求区分评估标准;第五部分评估结论与改进措施作为后评估的主要目的,既包含总体情况总结又包含特定问题总结。
在具体细化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按照框架逻辑法选定评估指标:根据建设目的、建设目标选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本身应具备相关性强、可统计、可量化、可信度高、客观性强等特点。
(2)选定评估方法和标准:包括访谈法、因果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成功度法。评估方法的选用不仅限于一种,应结合评估指标的数据特性,如是否可量化等特点进行选择,一般以对比分析法为主,包括评估指标的不同建设期的同类项目纵向比对以及不同建设单位同类项目的横向比对。
(3)验证评估指标有效性:不同类型项目交叉通过不同指标体系评估,验证评估体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并对错误指标或错误评估方法、标准进行修正。
3" "4G/5G网络协同建设基站收益后评估
主要通过对比法,对比投资前后4G、5G网络的网络质量、业务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应该变化的投资收入进行分析,对4G/5G网络协同建设基站收益后评估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讨论。
3.1 4G/5G网络协同建设效果评估方法
3.1.1 规划吻合度评估
评估指标:建设经纬度的偏离度、设备型号数量吻合度、天线安装参数吻合度。
数据获取来源:建设单位根据设计、开工完工报告、验收报告等材料,结合现场情况进行统一收集汇总确认。
数据获取节点:验收交付时,由网络维护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确认。
评估目的:确认最终建设方案是否与规划方案一致,如不一致需评估对建设效果造成的影响。
3.1.2 网络覆盖指标评估
评估指标:4G及5G网络的RSRP、SINR、MR覆盖率,竞对相同区域网络覆盖参数。
数据获取来源:网络维护单位协同建设单位进行现场测试。
数据获取节点:验收交付前、后,试运行期间,由网络维护单位对建设覆盖效果进行确认。
评估目的:该场景下存在天线合路的情况,所以除确认5G网络最大覆盖范围及覆盖范围内网络信号质量外,同时需确认5G基站建设是否对同站以及附近4G网络覆盖指标造成影响。在确认自己网络覆盖质量的同时可以测试竞对网络质量并予以评估,避免二次到站浪费资源。建议此项指标评估主要用于重点解决网络覆盖需求或对网络覆盖质量保障要求较高的场景[1]。
3.1.3 业务指标评估
评估指标:用户数量、接入流量、接入流量占比、DOU、MOU、驻留时间、终端接入数量、资源利用率等。
数据获取来源:网络维护单位协同设备厂家调取网管数据。
数据获取节点:验收交付前、后,试运行期间,由网络维护单位对业务数据进行整理确认。
评估目的:由于评估场景为4G/5G网络协同建设场景,在进行业务指标评估时,需要同时考虑两张网的业务指标。尤其关注4G、5G的DOU变化关系,是否存在倒流情况,导致倒流的原因是什么,是5G终端接入数量不足、5G网络覆盖质量不理想还是门限设置存在问题等。同时关注4G网络接入流量下降所对应的频段,是否与规划预期吻合,对于接入流量过低的4G频段是否可以考虑清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到4G、5G基站的站址密度存在差异,除本站外对周边5G覆盖半径内的4G基站流量变化也可进行收集分析。
3.2 4G/5G网络协同建设收益后评估方法
3.2.1 建设投资
评估指标:5G网络建设投资含无线主设备及对应的传输、土建、电源配套投资,替换4G网络设备的可利旧残值。
数据获取来源:设计批复投资、正式竣工决算报表。
数据获取节点:结算审计、决算审计后,由建设单位整理并提供。
评估目的:以基站和项目为单位,分别在结算审计、决算审计完成后,对形成网络能力的主设备、传输、土建、电源配套投资进行统计。由于后三项不能直接形成网络能力,且与基站可能存在1对多的关系,所以在核算建设投资时需考虑本站对应的占用比例,可参考本站占用的资源比例进行拆分。
3.2.2 维护成本
评估指标:租费、电费、维护费。
数据获取来源:租赁合同、整站功耗、各管理平台记录数据。
数据获取节点:进行项目后评估时由网络维护人员整理统计并提供。
评估目的:项目后评估为1个时间节点,但维护成本的支出在时间上是连续不间断的,故在进行后评估时,维护成本依据租赁合同、整站功耗等数据进行预估。主要用于同类基站比对,以及后续估算投资回收期时用于计算净收益。
3.2.3 业务收入
评估指标:ARPU、其他业务收入。
数据获取来源:试运行前后网管统计数据、近半年本网格区域平均ARPU数据。
数据获取节点:试运行前后,由后评估执行人整理并提供。
评估目的:统计业务收入时主要采取先估算基站产生的业务量,结合市场提供的业务收入平均单价进行估算。由于移动无线网络中的用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流动性,同时不同区域整体业务消费水平以及营销手段存在差异,统计时应该考虑限定计算ARPU的网格区域,否则可能产生偏差。由于5G业务的多样性,可能产生其他特殊收入,也应一并计入。
3.3 评估结果整合及应用
3.3.1 建设效果达成率
(1)
结合规划吻合度、网络覆盖指标、业务指标的综合评估结果判定建设效果是否达成。其中指标权重根据建设场景应分别设置。如对于满足覆盖的需求,网络覆盖指标达成率的权重应有所提高;重点解决高倒流问题,应适当提高5G网络流量占比提升率的权重;重点解决高流量问题,可以提高无线网络利用率及接入流量增长率的权重;对于特殊需求也可以专门设置特殊评估指标及对应权重,如重点保障场景、投诉问题解决场景、电信普遍服务场景等。
3.3.2 建设回收期
(2)
此回收期算法较为粗略,主要用途是作为一个后评估指标,通过统一算法保留主要影响要素,评估投资收益回报水平,用以跟相近场景基站建设回收期做横向对比,或跟规划预估情况做对比,并根据对比差异分析原因,提出相应调整措施。
4" "结束语
业务需求已经成为5G网络建设的导向指标,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更要有效地控制投入产出比。随着精准规划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之相匹配的精准管控、精准评估水平也应不断提升。通过全流程全线条的数据结构化进程的开展,后评估的数智化进程也将逐步推进。通过评估指标细分整合,将共性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综合比对,将个性数据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评估,通过标准统一的核算评估方式,为后评估数据实现多维度比对提供便利条件,尤其适用于4G/5G网络协同这种涉及多网多来源数据的后评估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乐,汪况伦,程日涛.4G网络扩容规划及后评估体系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8,31(1):6-9.
作者简介:刘冰婷(1983—),女,汉族,吉林吉林人,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王晓楠(198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