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忠玮
“可以放弃芯片,也必须放弃芯片,才有可能赢得市场,同时,与整体产品市场化需求相比,做底层或许没有那么迫切与重要。”面对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电力线上网)产品的现状,专家的论断更富理性。对于国内PLC势力而言,当前重点并不是挑战底层技术,而是迅速开发出足以支撑起应用需求的产品,以获得电信运营商、接入服务提供商,以及用户的认同,进而获得发展机会。
放弃底层做整体
核心芯片由第三方提供的情形,在计算机行业最为明显。在中国,计算机生产商都采用Intel、AMD所提供的芯片作为核心动力,某著名IT厂商虽一度推出具有多项技术专利的计算机,结果绝大多数只是外观专利,即便在键盘上集成了“一键上网”的硬件功能,却还把那一键按到的网站给丢弃了,使这一项硬件功能完全丧失掉。
既然PLC行业没有发展到“已经壮大”的地步,甚至所有项目的进行还只能“以试验的名义”,自然无法承担芯片研发所需的巨资投入——这不是PLC独有的特点,而是中国IT及通信业所具有的共性。
“目前国内厂商基本上还是采用国外芯片,有可能产品研发与技术设计自己做,或者其中的一部分自己做,产品生产则以代工为主,国电科技的芯片就由西班牙一家厂商提供。”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民对国内PLC产业内力不足的现状直言不讳。
其实,不仅张伟民执掌的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选择国外芯片,PLC生产商目前几乎无一例外选择国外PLC芯片(事实上国内也没有公司能够提供高速芯片),主要的采购地集中于欧洲(西班牙、爱尔兰等)、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家。
从14M到45M,再到最新的200M产品,芯片进展对传输速度的推动到底有多大,整个采访过程中,张伟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记者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询问时,该专家明确表示,“传输速率主要依赖于芯片功能,200M如果真的属实,芯片的重要性应当放在第一位。”按照这一说法,整体产品的研发或者产品工艺设计等流程,在整个产品中所占据的份量就会大减。
而张伟民在采访中明确表示说,“从产品研发投入看,国电科技通信投入的资金有七八百万之多,200M产品的推出,使我们有信心影响到市场格局的变化。”他希望在未来一年依靠新产品争夺市场5%到10%的份额。
既然整体市场的芯片大都来自采购(或者说高端芯片全部来自采购),那么整体产品提供商的差别,就可以不考虑或少考虑芯片作用了(区别仅属于采购与供货的商业问题)。不争的事实是,PLC芯片“外来妹”的特征,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而且,从厂商来看,这一状况“不值得”改变,也没有足够的资本与技术支撑去改变。
“200M”掀得起浪吗?
PLC技术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挑战,原因自然是多种的:技术上成熟与否、利用现有电网的低成本优势与网络连接速度过低的不足之间的矛盾、新接入服务商与传统电信运营商对用户的争夺等。这些矛盾因素的存在,使PLC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举步维艰。
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明显。长久以来,以中电飞华为代表的PLC接入运营商“部落”不断受到各方面势力的“攻打”:对“有无政策”的质疑、对接入资费及收入合法性的敲打、甚至对做试验网需要SP牌照以及SP牌照是否足够的舆论误导等,一系列的争论从政策与市场竞争的角度被提出来。
然而,市场选择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技术成熟度与消费性价比,常被“轻易忽略”或者在讨论中只字片语地带过。
从2003年初到2004年第一季度,PLC技术发展呈现出“奔跑状”,产品性能的迅猛前行,使PLC备受关注,45M产品对14M产品应用的规模性取代,使更多接入服务商甚至电信运营商开始认真考虑PLC竞争力的商业意义。虽然到用户端之后,无论是45M还是14M产品,都只是共享带宽,无法与传统以太网小区或者ADSL接入的规模效应相抗衡,但是通过增加局端产品,可以有效缓解带宽问题。随着2004年初200M接入产品(有公司也将其称为“接入解决方案”)的出现,接入服务商的“消费热情”有可能直接被激发,进而带动消费者数量的增长。
拥有200M产品之后,张伟民对45M产品的态度和其他PLC产品供应商大不相同。“从早期开始我们就不太认同45M接入产品,带宽不足、传输距离短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PLC厂商中的相当多一部分目前正在强势支持45M产品技术,45M产品的高成本问题到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00M产品是否能够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还有待市场考验,并不一定如张伟民判断的“必然好于45M”。尽管国电科技通信公司志在必得,“排除非正常竞争手段,其他竞争对手要通过自主研发赶上我们,应该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但也有相关业内人士对此有所质疑,“他们(指“国电科技通信公司”,记者注)提出的200M产品看起来要比我们的45M产品带宽高,但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大量实际采购,其中自有原因。”作为竞争者,其他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被访者表达比较模糊,但都是一上来就切入到采购现实。
从技术实现上看,无论45M产品还是200M产品,都遵循HomePLUG通信标准规范,而且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第2层以上均符合802.3以太网规范(802.3标准由IEEE发布),采用CSMA/C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防止)机制,200M产品在同样遵循这些标准的前提下,优势自然容易显现(典型PLC接入方案如下图所示)。问题是,该产品是否已经如同采访中张伟民所宣扬的一样,一切都OK了?
诸多地区性运营商已经表现出对PLC的极大兴趣,特别是缺乏进入小区驻地网的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PLC,就可以摆脱当地强势运营商的钳制,直接到达用户端,这对运营商的诱惑不言自明。现状是,新运营商是否会给PLC机会,同样要看PLC技术能够给自己创造多大的可利用性。
从45M到200M,PLC产品在性能上发生了一次跳跃,一旦运营商看准PLC商机,是否有可能从地方到全局,引发新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