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通信界 >> 通信政策 >> 技术正文  
 
企业离量子计算技术应用还有多远?
[ 通信界 / 魏德龄 / www.cntxj.net / 2022/10/20 15:54:15 ]
 

如今在企业界流行一种说法,一切将会变得越来越大:大数据、区域数据中心、超大规模……而所有这些都旨在寻找一个神奇的公式,希望能让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处理更大的工作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研究人员希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将基本计算元素(处理、存储和网络等)缩小到原子级甚至亚原子级,以便从可用资源中获得更大的功率和效率。

一段时间以来,所谓的量子计算(QC)一直是高性能架构的一个方面,但最近有量子计算在企业应用方面的讨论也在不断增加。,那么企业离量子计算技术应用还有多远呢?

IBM公司是量子计算应用的大力支持者,该公司最近宣布推出一种新的内存解决方案,可以将存储一个比特数据所需的原子数量从约100万个减少到12个。与目前最先进的固态设计相比,只有12个原子意味着存储密度增加了150倍。该研究是IBM公司纳米级处理器研究项目的一个分支。当然这一切目前都只是概念验证,但至少IBM公司有信心在尽可能更小的空间内可靠地存储数据。

然而,更接近现实应用的是惠普的The Machine。虽然仍处于原型前阶段,但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只有冰箱大小的计算设备,其计算能力与一座传统数据中心相当。它结合了光学光子学、忆阻器存储以及一种尚未公开的处理器技术,从本质上消除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基于x86的架构。虽然这一工作模型的应用还需要一些时日,但该公司已经发布了关键软件组件(例如Linux++仿真环境),旨在提供系统最终运行方式的真实视图。

这些技术进步和发展有可能终结摩尔定律,但即便如此,持续提高计算机能力的基本理念仍然保持不变。这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好、更强大的数据解决方案。然而,由于传统架构的局限性已经接近极限,制造商无法长期依赖传统的制造流程,而这一发展带来了真正开放硬件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当然,量子计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因此任何出现的企业级产品很可能与当今的实验室中研究的产品大不相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的“斐波那契准粒子”,它摒弃了标准的离子和电子结构,转而采用更耐错的编织粒子轨道。该技术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但直到最近,康奈尔大学和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才使用一种新的“任意子”类型设计了一种编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强度足以支持量子计算拓扑,不过只能在接近绝对零的温度下在强磁场中产生任意子。

如果认为处理数据能力的显著改进将会突然到来,这是一件好事。企业级量子计算产品在推出之后,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然而也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难,因为颠覆性变革通常需要解决更多的新问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量子计算将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但在这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该如何最好地利用它。

 

作者:魏德龄 合作媒体:极客网 编辑:顾北

 

 

 
 热点技术
普通技术 企业离量子计算技术应用还有多远?
普通技术 Cloudera用现代化企业数据架构,拥抱混合数据未来
普通技术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数据隐私的游戏规则?
普通技术 我国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
普通技术 量子计算有哪些业务价值?如何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普通技术 智能手机用安卓,智能汽车要接着用安卓吗?工信部原部长敲警钟:操
普通技术 苹果力推、概念股异动,eSIM究竟是一项什么技术?
普通技术 中国边缘计算行业创新突飞猛进
普通技术 量子测量问题是一个问题吗?
普通技术 算力如何像水电一样即点即用?
普通技术 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启动运行
普通技术 AI首次创建高效准确数学算法
普通技术 我国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
普通技术 潘建伟团队获量子精密测量重大突破,对科研和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普通技术 玩“羊了个羊”看广告被骗9万,游戏公司要负责吗?
普通技术 抖音、美团“变形记”
普通技术 腾讯基于AR视频数据处理专利获授权
普通技术 AT&T正在开发基于卫星的通讯覆盖服务
普通技术 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启动运行
普通技术 首个欧洲量子计算机网络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界,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通信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月内进行。
通信视界
韦乐平:网络深度转型最明确的方向首先就是云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方迎:将在中国市场重点做好
普通对话 NVIDIA发力数字孪生:站在虚拟和现实之间
普通对话 韦乐平:网络深度转型最明确的方向首先就是云
普通对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6G标准面临小圈子风险
普通对话 华为丁耘:绿色ICT,共创新价值
普通对话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方迎:将在中国市场重点做好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买彦州:广电5G商用对行业竞争格局不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陈忠岳:从“提速降费”向“提速提质
普通对话 华为胡厚崑:5G+工业互联网 数据驱动是关键
普通对话 华为郭平:每个人磨好自己的豆腐,就会有一个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杨杰:加快推进新型平台用工模式规范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简勤:5G引领数字化转型 终端承载应用
普通对话 专访GSMA刘鸿:5G专网谁来建?运营商是最佳选
普通对话 华为甘斌:预计2021年5G用户将超5亿
普通对话 郄勇志:小米被美拉黑事件启示:实现科技自立
普通对话 闻库:要有打造“数字中国 光网底座”的使命感
通信前瞻
中国移动李慧镝:强化数智基建驱动 推进产业转
苏少林:打造北京数字经济“五强”,助力标杆
普通对话 多管齐下,VMware跨云服务助力企业云转型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李慧镝:强化数智基建驱动 推进产业转
普通对话 苏少林:打造北京数字经济“五强”,助力标杆
普通对话 中国科大在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方面取得新
普通对话 华为杨超斌:迈向5.5G持续创新,开启5G产业新
普通对话 中国联通买彦州:加强创新力度,协同推进6G技
普通对话 信通院总工敖立:5G工业模组是产业链特别短板
普通对话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澎湃“数”动能,助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赵大春:力推北斗与5G产业深度融合
普通对话 信通院徐菲:争取2021年实现端到端网络切片自
普通对话 杨泽民:光网络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普通对话 张杰:“双千兆”发展面临四大核心挑战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共创信息服务新生态 共拓
普通对话 王志勤:“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初期仍面临
普通对话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5G+云网,助力VR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