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滞销之日--热销背后的暴跌预兆 编者按:在数字AV(音视频)产业一派繁荣景象的日本,现在工业生产时隔3年之久终于由降转增、久违的景气给人振奋的感觉。今年恰逢美国总统大选和4年一度的奥运会,“IT(信息技术)泡沫破裂的恶梦绝不会重演”--充满期待的乐观论调越来越有势力。
然而,潜身于IT盛宴之中、时刻向供过于求挺进的恶魔--硅周期(SiliconCycle,世界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生产、销售和效益出现的高峰和低谷的周期性波动)真的已不复存在?2001年曾经出现过按照预估的需求发放订单、一夜之间繁华散尽,整个市场一派凄凉的景象,那么现在与2001年的根本区别又在何处呢?
在全球最大的AV产品市场--美国,韩国三星电子已经开始威胁索尼和松下电器产业的地位,而安于现状的日本尚未意识到这一令人震惊的现实。
就连没有任何危机征兆的液晶电视领域,投资大战将成为新一轮供过于求的导火索--而对此有所认识的,目前还是极少数。
如果只是给日本的电子产业冠以“不会接受教训”的“美名”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倒也罢了。问题是好不容易露出一丝曙光的日本经济有可能因为数字泡沫的破灭而重新回到黑暗之中。
摆脱宿命的方法只有一条:从依赖美国的PC周期中摆脱出来、通过日本主导的技术革新来创造出数字AV产品的上升气流。改变命运的魔杖就握在日本厂商自己手中!
日本能否避免数字泡沫?如何避免?
液晶电视滞销之日--热销背后的暴跌预兆
液晶电视:接近实际需求3倍的投资计划;
数码相机:前三名的厂家都在打算增产50%以上;
半导体:2年后将出现最多可达4万亿日元的过剩;
美国市场:在超薄电视领域三星电子一举超过松下和索尼,成为市场份额的亚军;
这一切都在给日本电子厂商发出预警信号--数码家电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泡沫破灭的危机。然而乐观论在日本大行其道,“这次绝对没问题,IT泡沫不会再来”。但是供过于求的阴影已悄悄逼近一片繁荣景象的数字AV大国--日本。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在全球引以为荣的液晶电视很有可能就是数字泡沫的导火索。
在当今的数字AV(音视频)领域,20%或30%的增长势头已经不能用“绝佳”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了,只有增长率达到50%以上才配得上“高速增长”这一称谓。
以角逐数码相机产量全球首位的三洋电机、索尼和佳能这三公司为例,从2003年度至2004年度三洋计划将数码相机产品由1200万台增至2000万台、索尼计划从1000万台增至1500万台、佳能的目标是由860万台增至1500万台,最低的增幅都在50%以上。
高速增长的液晶电视全球市场需求方面,也有望从2003年度的300万台增至2004年度的750万台、增幅高达150%,而且增长势头并无减缓的迹象。
产量增加导致单价下跌、价格下跌又只好加大产量--就连这种“跌价螺旋”法则最近好像也开始不灵了。
每年大幅下跌25%~30%的锂离子充电电池,今春以来价格形势突变,反而上涨了8~10%。在全球充电电池市场份额拥有绝对优势的三洋电机移动能源公司社长本间充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量产锂离子电池以来,首次在个人电脑用的圆柱型电池方面实现了提价。2004年度内将把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在月产3900万个的基础上再提高1.5倍,这一产量将是第2位厂商的2倍以上,以此确保世界第一的宝座”。
5成增长来自数字AV产品
销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市场好转、产品价格停止下跌,掌握数字AV核心部件的日本元件产业当然利润丰厚。
松下电器产业2000年度的半导体销售额为4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38亿元),2001年度下降到了3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1亿元)。而2003年度却急剧增长到4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9亿元),其中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必不可少的图像传感器就大约占了近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
松下的专务董事、兼半导体公司社长古池进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后3年时间里,作为整个半导体业务,销售额最低实现2位数的增长,比较有把握的是增长15~16%左右。目前相应的生产体制已经建立”。
那么,数字AV产品的繁荣对日本国内的景气回升到底起到了多大的推进作用呢?在今年3月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表的“产业活动分析”报告中,对包括数码相机、液晶电视和DVD录像机(新三大件)以及手机在内的“4D”产品给工矿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作了详细分析。
报告显示,2003年工矿企业产值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2%,时隔3年首次出现增长。其中仅4D的贡献率就占到12.6%,大约相当于整体的1/8,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大大超过了普通乘用车2.4%的贡献率。
考虑到对材料等其他产业的波及效应,估计4D一年就带来了约1万亿262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1亿元)的产值增长。这种情况被《日经商务》称之为“数字AV景气”,可以说数字AV对日本国内的生产起到了超乎想像的推动作用。
这种势态从消费方面的分析也同样如此。三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水野和夫指出,根据包括4D以及通信费在内的整个数字消费支出对民间最终消费金额造成的实际影响来推算,在去年1.1%的民间消费增长中,有5成多与4D有关。对于好不容易迎来曙光的日本景气来说,用“多亏数字AV保佑!”来形容恐怕也丝毫不过分。
从最近5、6年的数据来看,1998年和2001年日本电子行业两次出现大萧条,各大电子厂商总计均损失了数千亿日元,最后不得不进行数以万计的裁员。今年恰好赶上4年一次的奥运会和美国总统大选,再加上数字AV产品的崛起,所以表面上到处都是“肯定会全面复苏”的乐观论调。
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半导体委员会的主席户坂馨(NEC电子公司社长)苦笑着说:“我知道有人批评说我们是“不知道接受教训”的行业,情况好转时一轰而上投资,不景气时又同时陷入衰退”。但同时他又表示:“2001年的痛苦经历已经深深地刻在了管理者的脑子里。各公司都对投资非常慎重,所以我认为很难再出现以往那样的大衰退了”。
常言道“好事多磨”,“数字泡沫崩溃”的萌芽已经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了。
今年1月,全球首家第6代(宽1500mm、长1800mm)玻璃底板的夏普的龟山工厂开始量产,非常自豪地向世界宣告“液晶大国非日本莫属”,然而也就是这一非凡的成功,颇具讽刺意味地成为了“数字泡沫崩溃”的导火索。
不可否认,夏普的龟山工厂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开工率。日产能力按第6代面板规格计算为500枚,到8月份以后将提高到900枚,暂时还没有生产过剩的问题。
液晶增产计划为实际需求的近3倍
那么,本来货源不足的液晶为何会供大于求呢?日本一家大型电子厂商的高层的解释是:“由于担心用于超薄电视的液晶货源不足,日本电视机厂商四处出击确保足够的面板货源。在证实夏普的第6代面板已经开始量产后,此前一直在静观形势变化的韩国和台湾厂家开始一窝蜂地进行增产,韩国三星电子与索尼的合资厂家也将于2005年开始量产第7代液晶面板(宽1870mm、长2200mm)。因此2006年有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事态”。
4月7日,索尼社长安藤国威在台北市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与三星的合资工厂只能为索尼提供其液晶面板需求量的1/3”,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与奇美电子等台湾液晶厂商的良好业务关系。同时他还自信地表示,“在超薄电视领域,索尼同样也能确保20%的全球市场份额”。
下面让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估算一下液晶的“需求量”。
将于2005年下半年开工的三星与索尼的合资工厂计划以月产6万枚的规模量产第7代液晶面板。第7代面板可裁出12枚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按70%的成品率来计算,将形成年产604万台的生产能力。
正如夏普此前宣布的那样,龟山第一工厂的生产能力将提高2倍,目前夏普已经制定出了按32英寸换算年产360万台电视液晶面板的量产计划。这样,仅三星与索尼的合资工厂和夏普的龟山第一工厂2家每年即可形成1000万台的生产能力。而夏普在今年年初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预测的2005年度液晶电视全球需求量,全部型号加起来也只有1200万台。
如果再加上这2家以外的日本其他厂商,以及台湾的2家大厂和韩国LG飞利浦LCD公司的电视液晶增产量,“哪里是不够啊,甚至有可能是电视机需求量的近3倍”,上述电子厂商的高层推测说。
索尼的判断并非好高骛远、逞一时之勇。在快速成长的数字电视市场上,各公司都会假定一个全球市场份额的目标值,然后据此推算出面板的需求量。为了采购到足够的货源,最低也要确保2家稳定的供货商,各电视机厂商会将需求量告知液晶面板厂商,以便要求对方提高生产能力。
由此一种“合成谬误”随之出现。突然会有一天,整个业界面临大幅衰退的市场需求,面对停工的设备而不知所措……。液晶电视只是一个象征,数码相机和DVD录像机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如果单纯按各公司的市场份额目标来合计的话,将远远超过100%。
日本这个目前呈现一派繁荣的数字AV大国将在2年后遭遇“数字泡沫崩溃”的危机。谁又敢说2001年手机领域曾经经历过的“历史一幕”不会重现呢。
上述推测完全是根据各厂商的投资计划而得出来的,液晶厂商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在什么时候增产到什么程度,包括成品率在内还有很多未知因素。
由于全球电视机需求每年高达1亿数千万台,只要将超薄产品的比例稍做提高,就会再次出现供货不足的局面。美国的调查公司——显示器研究(DisplaySearch)预测2006年度液晶电视机的全球需求量将超过2500万台,因此不可否认在2010年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重复出现供源紧缺和生产过剩的情况。
尽管如此,曾在2001年的大衰退中遭受沉重打击的日本电子厂商已经察觉数字AV景气中的潜在危机,开始提高警惕。
“数码相机已经过了鼎盛期”?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公司的数码相机业务2003年度增长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按销售额计算约增长70%,按销量计算约增长200%。然而,由于售价下滑,该公司的数码相机业务由2002年度的盈利变成了亏损。2004年度计划将销量控制在310万部左右,基本与上年度持平,力争重新实现盈利。
柯尼卡美能达显像公司董事唐崎敬至谨慎地表示,“产量姑且不谈,从销售额来讲,2005年以后数码相机市场也就到头了”,“至少应当冷静地做出思考。既然不能靠量来取胜,那么就只能依靠那些充分应用了高倍率变焦和自主抖动补偿技术等胶卷相机中积累的技术与产品”。
日本阿尔卑斯电气董事山崎孝一表情严肃地说:“圣诞节商战结束后订单并没有减少,今年的情况与2001非常相似”。
山崎董事表示,“作为月交易额超过5亿日元的业务部门,和欧美地区的客户每季度要召开一次正式的业务会议,以了解当地的供需情况,确定生产额。和日本国内的客户最少每月一次。欧美客户从3、4年前就开始定期召开业务会议,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
个人电脑带来的IT泡沫
联合结算销售额超过6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1亿元)的日本阿尔卑斯电气正在密切关注月销售额5亿日元的业务部门,以防止再次产生IT泡沫。为此,在占整个公司销售额60%的业务中要定期召开业务会议,包括自身与客户双方目前的库存量在内,各个部门共享顾客信息共享。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退出市场份额之争的柯尼卡美能达,还是要对实际需求明察秋毫的阿尔卑斯电气,其判断与努力,都将成为预防IT泡沫重现的一座防洪大堤。
尽管如此,在泡沫破裂之前大家都相信只有自己没有判断失误,这正是泡沫的本质所在。因而仅靠部分企业的战略调整,并不能改变整个业界的大潮流,这种观点具有异常充分的说服力。
那么,目前由数字AV推动的景气繁荣与2001年IT泡沫前夕有何本质的区别呢?
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电子元件部介绍,面向民用领域的元件产品在日本半导体市场所占的比例由1996年的31%提高到了2002年的42%。而面向电脑和服务器等计算机的元件产品则由38%下降到了20%,可以看出产业的脱电脑化趋势正在加速。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电子行业咀嚼了“自己的命运不得不听命于他人的悲哀”。从彩电到VTR,曾在模拟时代的AV市场中领导全球的日本电子厂商,在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将主导权拱手让给了美国产业界,手机产业的主导权也被欧美企业握在手中。
一家日本元件厂商的首脑回顾说,“IT泡沫时期,美国大型电脑厂商有意重复订购内存,一旦供源过剩就低价卖出,给业界造成一种降价的压力。由此即可看出只要自己不能创造市场需求,就永远只能按照别人的蓝图听任摆布”。
据日本经产省推算,新三大件在2011年以前可望形成最大约26.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77亿元)的市场需求。由于今后日本将改播微波数字电视,因此随之而来的电视机更新换代需求无疑将成为市场需求的核心。
虽说预测的数字大小有异,不过数字AV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这一点恐怕谁都没有异议。
那么剩下的课题就是日本产业界如何去尽力确保利润,不要让业绩再像过去那样猛涨暴跌,大幅波动了。
松下和索尼的开发经费傲视群雄
为此,日本电子厂家必须摆脱在电脑和手机方面受制于欧美产业界的状态,避免像液晶行业那样与韩国和台湾厂商进行投资战,制定独自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蓝图。此战略的彻底贯彻,是日本产业界必须做的事情。
日兴证券(NikkoCitigroup)股票调查部经理寺西清高指出,“日本产业界正在确确实实地进行由量产型向开发型的转变。每年能够向数字AV领域投入4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7亿元)左右研发费用的,除了日本产业界以外全世界绝无仅有”。
在2000年度到2003年度的4年时间里,年投资规模在3000亿日元以上的主要电气厂商有松下电器、IBM、索尼、摩托罗拉、英特尔、日立、诺基亚、NEC、东芝、富士通和三星电子。其中松下、索尼、日立、NEC、东芝、富士通等日本厂家与手机领域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一样明显属于开发型企业。
与此相反,量产型的代表则非三星莫属。从内存,到AV产品和手机,三星拥有与“综合电气厂商”的头衔名符其实的业务组合。考虑到三星的研发费用是多个领域的总和,仅就数字AV的技术开发而言,一直被人嘲笑是“集中与选择的劣等生”的日本厂商,尤其是研发经费排名首位的松下和第三的索尼令人刮目相看。
日本电气产业界过去始终未能避免4年或3年一次、被称为硅周期的大衰退。如果说这是因为市场需求依赖别人的结果,那么以日本为主导的数字AV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景气变动的周期。
在由日本厂商主导的数码相机领域也许不可能完全消除景气周期。不过,如果具有不同于电脑和手机的景气周期的数字AV能成为中流砥柱的话,“2006年的危机”就有望避免,可将经济衰退控制在很小的程度上。
数码相机的核心是特制半导体部件
以索尼的数码相机为例,在去年秋季推出的超薄型“T1”和810万有效像素的高档机型“F828”中,索尼采用了全新的CCD和图像处理引擎等核心半导体部件。
普通CCD使用的是红、绿、蓝3原色滤色器,其作用是将图像转换成数据。索尼的新CCD通过在3原色基础上使用祖母绿色的第4色滤色器,减轻了CCD与生俱来的不自然的色彩效果。通过与名为“实时图像处理器”的全新图像处理引擎相配合,不仅可表现自然的色调,而且还通过高速处理大大缩短了起动时间和连拍间隔。
包括外销在内,索尼的CCD业务在全世界是最大的。不过,这种4色滤色器和实时图像处理器的成套产品却无对外销售计划。不言自明,索尼的数码相机竞争力已经寄托在这种半导体部件身上。
在索尼负责CCD业务的图像元件公司总裁铃木智行说,“CCD利用电流传输图像数据时,哪怕只是少了一个电子数据,人眼就能看出缺少一条线。面向数字AV的半导体是特点完全不同于电脑内存的电子元件产品。韩国和台湾厂商无法轻易模仿”。
在数码相机领域,今后数年内极可能出现两极分化,或者脱颖而出,或者惨遭淘汰。
能够最终确保利润的只能是那些拥有自主开发镜头组件(包括CCD等图像传感器)、核心半导体部件、液晶屏和充电电池这4种关键元件的实力厂商,或者品牌知名度高和擅长市场营销的企业。
三洋、索尼和佳能三强明显属于能够自主生产关键元件的开发型企业。只要完全掌握住技术开发的主导权,就能不改变在供需波动方面受他人摆布的命运。防止2006年危机重现的魔杖就掌握在日本厂商自己的手里!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电子元件部介绍,面向民用领域的元件产品在日本半导体市场所占的比例由1996年的31%提高到了2002年的42%。而面向电脑和服务器等计算机的元件产品则由38%下降到了20%,可以看出产业的脱电脑化趋势正在加速。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电子行业咀嚼了“自己的命运不得不听命于他人的悲哀”。从彩电到VTR,曾在模拟时代的AV市场中领导全球的日本电子厂商,在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中将主导权拱手让给了美国产业界,手机产业的主导权也被欧美企业握在手中。
一家日本元件厂商的首脑回顾说,“IT泡沫时期,美国大型电脑厂商有意重复订购内存,一旦供源过剩就低价卖出,给业界造成一种降价的压力。由此即可看出只要自己不能创造市场需求,就永远只能按照别人的蓝图听任摆布”。
据日本经产省推算,新三大件在2011年以前可望形成最大约26.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77亿元)的市场需求。由于今后日本将改播微波数字电视,因此随之而来的电视机更新换代需求无疑将成为市场需求的核心。
虽说预测的数字大小有异,不过数字AV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这一点恐怕谁都没有异议。
那么剩下的课题就是日本产业界如何去尽力确保利润,不要让业绩再像过去那样猛涨暴跌,大幅波动了。
松下和索尼的开发经费傲视群雄
为此,日本电子厂家必须摆脱在电脑和手机方面受制于欧美产业界的状态,避免像液晶行业那样与韩国和台湾厂商进行投资战,制定独自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蓝图。此战略的彻底贯彻,是日本产业界必须做的事情。
日兴证券(NikkoCitigroup)股票调查部经理寺西清高指出,“日本产业界正在确确实实地进行由量产型向开发型的转变。每年能够向数字AV领域投入4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7亿元)左右研发费用的,除了日本产业界以外全世界绝无仅有”。
在2000年度到2003年度的4年时间里,年投资规模在3000亿日元以上的主要电气厂商有松下电器、IBM、索尼、摩托罗拉、英特尔、日立、诺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