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继攻破北京、上海最后两个堡垒之后,小灵通真正走上了舞台。它不但以低资费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而且给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移动通信资费最高的北京,小灵通的到来的确搅起了不少风浪,与最近通信市场流行的高调作风不同,小灵通在北京市场上悄然度过百万用户的大关。从“买100送15”回馈老用户的措施,到北京通信副总经理韩颖登门回访第一百万个用户等举措,不难看出,在跨过百万大关之后,低调、稳健和服务成为小灵通发展的主旋律。可以说,北京百万小灵通既是奇迹也是压力,所谓压力,正是如何突破服务这一关。
偶然与必然
“很多业内人士当时低估了北京用户对小灵通的接受程度。”
观察北京小灵通用户数量的变化,有两个数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般人都很容易想到100万这个用户总数,其实还有另一个关键的数字,就是一年零三个月的发展时间。北京通信为什么能在短短15个月里吸引逾一百万小灵通用户?是偶然还是必然?
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2003年中,当时刚进入北京的小灵通正成为舆论的焦点。由于当时小灵通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所以该不该推小灵通已经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小灵通能不能在北京市场发展壮大。
通信市场近年来逐渐从运营商导向转向用户导向,运营商高高在上,用户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一去不返,因此对于北京市场上的小灵通来说,用户的接受程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
很多人都曾担心,消费水准较高的北京用户能接受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灵通吗?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调查显示,北京用户人均通信费用达200元左右,远高出其他城市,甚至有人戏称北京和上海是最后两个“坚守”手机资费的“顽固”堡垒,这里面当然有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北京用户早已对居高不下的手机费怨声载道了,他们对小灵通普遍持欢迎态度。
有趣的是,打开当时网上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质疑的文章,后面往往跟着众多网友的评论和反驳。很多人当时就表示如果小灵通进北京,自己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更多人表示,小灵通进来对于老百姓肯定是好事,能否去用取决于小灵通的信号和服务的好坏。
消费环境的成熟为小灵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通信的推广力度则成为影响小灵通发展速度的“催化剂”。
单赢与多赢
100万用户来之不易,而这100万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北京通信来说,100万用户数量首先意味着小灵通已经占到北京移动通信市场10-15%的市场份额。庞大的用户数无疑能够成为小灵通最好的宣传,而这部分用户能够影响到的人群足够引发“雪崩效应”,这将使小灵通有望在2004年末到2005年迎来高速增长期。
其次,规模用户群还为小灵通产业链走向成熟和完善提供了市场动力。通信业务并不是单靠运营商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联合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其它环节来共同开发。也就是说,必须由单赢模式向多赢模式发展。100万小灵通用户蕴含的市场价值将吸引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加投入,近期UT斯达康、中兴通信力推应用无缝切换技术的小灵通即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而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也将进一步增加小灵通的吸引力。
产业链各方的努力必然为小灵通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从中受益的并不局限于小灵通用户,还包括更庞大的手机用户群。
一方面这些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很多用户同时配备了手机和小灵通,把不同移动通信方式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不担心无法漫游、漏掉电话的苦恼,又能享受健康经济的时尚通讯方式。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小灵通的出现打破了北京移动通信市场资费的“铁板一块”,随着小灵通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迫使移动运营商放下架子,不遗余力吸引用户,例如今年夏天北京移动、北京联通就相继推出“70元打100元”、来电畅听、“99套餐”等优惠措施,手机用户也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压力与悬念
服务成为攻克下一个百万的核心战略。
跨过了100万这个数量级,北京通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未来。“我们只是在成长,而不是已经成功”,副总经理韩颖这样表示,“我们现在更关注如何突破下一个百万”。
很多用户从小灵通登陆北京开始,就一直关注其信号质量和服务水准,在向下一个百万挺进的过程中,这两项工作仍然是小灵通的重头戏。
今年北京通信在小灵通户外覆盖率达到98%基础上,重点提高室内通话质量。目前东方新天地,SOGO百货等43处场所已经建设基站,未来还将在北京市的400-600座购物中心,超市、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和商业楼宇里完成基站建设。
已如此提高信号质量保证了用户基础通话需求,而要想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使用感受,则要依靠服务。而在这一点上,通信领域所关注的与一般的消费品则并不相同,事实上在快速消费品市场上,厂商和用户往往进行一次性交易,而通信领域则并非如此,用户要长期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一个用户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带来的总体贡献才是其完整的价值所在,不断提升服务是对用户终身价值的挖掘,因此北京通信始终秉承“长线服务”策略,不断推出回馈用户的服务措施,例如前期推出的银行缴费方式等。
在小灵通最有潜力的增值服务——上网服务方面,小灵通上网将可能会与新浪网合作,推出手机上网业务(即MIMI业务),借助手机以32K/64Kbps接入互联网获取各种在线服务,用户可通过手机在线浏览新闻、下载图片和音乐、进行网上游戏和在线交友等。至于具体内容和措施,尽管北京通信方面目前并未完全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和新浪网的全面合作,会使小灵通的手机上网业务内容非常丰富,对用户吸引力相当大。另外,对于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小灵通彩铃和秘书台业务,韩颖也表示,目前这两项业务正在内部测试中,进展也都比较顺利,估计不久后即可正式推出。
此外,小灵通和手机短信互联互通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去年年底即被提上日程。前不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经签署了短消息互联及结算协议。对此,韩颖表示,目前网通集团与移动运营商的短信互联互通测试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并不遥远了。
看得出来,要突破下一个百万,北京通信把“宝”“押”在了服务上,力争使小灵通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功能逐渐向手机靠近。不过,要想在这些增值服务上有所突破,必须有多家小灵通厂商制造高端小灵通,内容提供商不断丰富增值业务内容等等。北京通信能否和中国移动等其他运营商、新浪网等内容提供商、UT斯达康等设备制造商合作,顺利推出预期中的增值服务,目前仍有悬念,但以目前这些合作伙伴的积极合作态度来看,小灵通新增的增值服务值得期待。
趣的是,打开当时网上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质疑的文章,后面往往跟着众多网友的评论和反驳。很多人当时就表示如果小灵通进北京,自己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更多人表示,小灵通进来对于老百姓肯定是好事,能否去用取决于小灵通的信号和服务的好坏。
消费环境的成熟为小灵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通信的推广力度则成为影响小灵通发展速度的“催化剂”。
单赢与多赢
100万用户来之不易,而这100万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北京通信来说,100万用户数量首先意味着小灵通已经占到北京移动通信市场10-15%的市场份额。庞大的用户数无疑能够成为小灵通最好的宣传,而这部分用户能够影响到的人群足够引发“雪崩效应”,这将使小灵通有望在2004年末到2005年迎来高速增长期。
其次,规模用户群还为小灵通产业链走向成熟和完善提供了市场动力。通信业务并不是单靠运营商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联合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其它环节来共同开发。也就是说,必须由单赢模式向多赢模式发展。100万小灵通用户蕴含的市场价值将吸引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加投入,近期UT斯达康、中兴通信力推应用无缝切换技术的小灵通即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而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也将进一步增加小灵通的吸引力。
产业链各方的努力必然为小灵通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从中受益的并不局限于小灵通用户,还包括更庞大的手机用户群。
一方面这些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很多用户同时配备了手机和小灵通,把不同移动通信方式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不担心无法漫游、漏掉电话的苦恼,又能享受健康经济的时尚通讯方式。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小灵通的出现打破了北京移动通信市场资费的“铁板一块”,随着小灵通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迫使移动运营商放下架子,不遗余力吸引用户,例如今年夏天北京移动、北京联通就相继推出“70元打100元”、来电畅听、“99套餐”等优惠措施,手机用户也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