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大大小小的仪器,四面雪白泡沫做成的凹凸不平的吸音墙,好奇的人们将自己的手机掏出来放在一个个“小铁锤”下打磨测试—番。 3月22日,信息产业部下属的通信产品检测机构——泰尔实验室——成立24年来首次向
公众开放,也是这家吃政策饭的实验室迈向市场的第一步。
今年初,信息产业部又开放授权了十几家新的电信测试实验室——上海的泰峰实验室,北京的维尔克实验室,广州的爱特实验室,甚至成都和西安也建立了类似的实验室。虽然新的几家实验室规模小、测试项目也少,但还是令一直居垄断地位的泰尔隐隐感觉到了一丝危机。
还是非盈利吗?
建立于1981年的泰尔实验室,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设立。2001年5月10日,信息产业部11号令发布了《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规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厂商,在中国每生产和推出一款手机前,都要先到泰尔“验货”,过关后方可向信产部申请入网许可证,组织生产上市销售。
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告诉记者,手机厂商生产新型号的手机必须经过六个环的测试,需要20个工作日。实验室第一期的检测设备由国家拨款1.8亿元购买,此后实验室在开支方面实行两条腿走路:一部分由实验室向厂家收取测试费用,另一部分信息产业部行政拨款。“目前,我们还一直是一个非盈利的事业单位。”何桂立说。
据了解,除了针对企业入网前的检测,泰尔还为消协、技术监督局、法院和普通消费者提供技术鉴定,一个案例收费260元。
而何桂立告诉记者,2004年,泰尔实验室针对企业每月平均检测10-20款手机,每年平均检测了200多款手机,针对消费者的售后检测近2000例。
“我们早就意识到靠政策吃饭不是长久之计。”实验室一位姓齐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尤其是信息产业部授权新的测试机构后。而来自国际电信检测和认证的竞争压力,是让泰尔实验室决定市场化的另一个原因。
“WTO后,国外更多实验室和测试认证机构将进入中国,这对泰尔实验室是个巨大挑战。”实验室总工程师史德年告诉记者,按照加入WTO的承诺,电信市场的全面开放包括了电信技术测试和认证。
据史德年介绍,TUV德国技术检测委员会、SGS瑞士公证行等国际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仅限于家电、化工等领域,但是他们具备电信测试认证的能力,进入这个市场是迟早的事。
“这也是2000年实验室由国家电话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改名为‘泰尔实验室’的原因之一,”史德年说,“我们也要和国际接轨,逐渐由行政事业单位向市场化的实验室和第三方认证机构转变。”
国内一知名手机品牌的负责人则对此表示,泰尔实验室的市场化转变,无非想在即将推出的3G市场上有所作为,但无论如何对企业都有益无害。
他告诉记者,样机送到实验室后,经常要排队等很久才能拿到检测结果,万一不合格,则要打回去一个月以后才可以再申请。但是一款新手机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几个月、最多半年必须上市,否则将错过市场良机。他认为,泰尔的市场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
如何接轨?
“中国现在逐渐成为一个电信大国,通信产品越来越多,它们到海外市场也面临检测的问题。”何桂立说,泰尔实验室既希望帮助中国手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更希望在国际电信检测认证市场分得一杯羹。
据记者了解,手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要通过FCC检测认证,进入欧洲市场要通过CE、R&TTE检测认证等,目前这些测试都只能由国外实验室和测试认证机构做。
“这些测试的成本都很高,我们希望今后能给中国的手机厂商提供‘一揽子’服务,在我们这里测试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至于如何收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王南告诉记者,入网许可前的测试主要以使用投入的仪表设备核算,GSM手机、WCDMA手机,以及单频、双频、三频等收费差别比较大,一般一款手机泰尔实验室收费大概几万欧元左右。
据何桂立介绍,实验室已经开始加大研发投入,除了更新添置检测设备,和国际检测机构交流建立联系、吸纳人才,提高实验室科研水平等,今后的收费标准和模式也要和市场接轨。
诺基亚中国区市场部经理蔡芸认为,如果泰尔实验室的测试认证真的获得国际机构认可,那么产品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或国外就不需要重复测试认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