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伊佳
虽然2005年是软交换大行其道的一年,但是NGN真正的高潮还没有到来。NGN所代表的并不仅限于在开放的IP网上模仿封闭的PSTN业务和运营,仅依靠VoIP运营商也无法创造更大的ARPU值。NGN的当务之急是创造一条与传统电信网完全不同的价值链,激发业务创新的动力,超越目前已经被固化和肢解的NGN概念。
继2004年软交换在全国范围内的一系列试商用活动后,长途软交换技术已经完全成熟。200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实施长途汇接网改造项目,通过与中兴的全面合作,该项目已于年底之前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网通紧随其后,于10月底公布了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华为签订的软交换供货协议。再加上此前,中国移动率先实现了长途话音业务的软交换商用,电信网核心层面从PSTN向NGN过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转型的主旋律。
但是,仅仅局限于长途网的软交换功能,NGN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NGN技术及网络的引入,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搭建新型网络,实现新业务、满足客户新需求才是根本。”曾经参加了国内最大的NGN本地网实施的江苏网通计划建设部副总经理周卫国表示。但恰恰是在创新业务这关键一环上,目前在国内已经实施的NGN项目都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运营商在苦苦寻找业务增长点和提高ARPU值方式的时候,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改变现有的运作模式,从技术到业务、产业等各个层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使NGN发挥最大的功效。
软交换遭遇瓶颈
2005年,被称为网络演进的“元年”。在这一年中,不仅软交换的成熟度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同时,在我国固网运营商的推动下,软交换技术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PSTN长途网、固网智能化、退网TDM端局交换机替换、以及提供大客户业务等方面的应用。与传统的PSTN比较,软交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如对新业务的支持能力提高、降低成本、优化网络结构等。此外,软交换还成功地通过了大话务量的考验。这也表明,2005年,我国在向以软交换为主要特征的NGN演进方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软交换不是万能的,实现软交换网络改造也不等于实现NGN,更何况这些改造项目较多地集中在对业务不敏感的核心网层面,它所提供的业务与PSTN业务缺乏本质性的差别,所能演示的新功能还只是附加IP连接所带来的附加功能,还远不能构成可规模经营和增收的电信新型业务。因此,核心网软交换方案也保持了PSTN原状的业务形态,用户本身并没有感受到NGN多媒体新业务的体验,不可避免地构成与PSTN业务同质低价竞争。
在今天固网转型的大气候下,倡导差异化竞争、开拓新兴市场的“蓝海战略”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圣经”。本来可以成为开拓新兴市场有利帮手的NGN,现在却有诸多的条框限制难以发挥作用,对电信的经营管理和市场模式难有促进作用,同样的以一盖全的雷同方案和一刀切的简单做法也不能带来业务和收入的根本提升。
在这种大趋势下,软交换设备本身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可能,变得愈来愈像PSTN模式下的硬交换机那样大而全,使其功能趋向垂直集中,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也无法达到完全地开放。思科公司亚太区NGN/VOIP首席技术顾问殷康认为:目前软交换设备设计理念仍旧是封闭、集中和垂直的,其明显本质的特点之一是PSTN型软交换机仍旧依赖私有的硬件和私有的软件平台。垂直纵向的功能设计只能适合传统的PSTN语音业务,而难以完成NGN创新多媒体多业务的融合,这正是PSTN型软交换机开展新业务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封闭私有的设备技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想象力,限制着人们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力,这正是人们努力摆脱PSTN技术和观念并追求下一代网络的原因之一。
业务创新终端成关键
目前,软交换所能实现的业务创新还很有限,无论是长途网还是本地网,软交换还只能实现为数不多的几项针对移动网的增值业务。比如VoIP、视频电话、WEBCALL、记账卡、一号通、彩铃等,但其究竟有多少竞争力,用户是否买账?目前的商用项目并不能给出利好的消息。
另一方面,人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网络下一步的演进方向———IMS上。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李鹏宇认为:“与固网软交换相比,IMS架构更加严谨,功能更为丰富,如通过功能实体细分提供了基本的移动性管理能力,提供了移动CS域、固定软交换网与IMS核心域互通的体系架构,通过设置独立的HSS数据库促进了控制层面与数据层面的分离,有利于运营商对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等。更重要的是,它为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提供了完整的网络架构,运营商可以在这一架构下培育更多新业务。”
固网与移动网融合类业务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它完全有实力吸引更多的增量用户,成为运营商的杀手业务。目前通过IMS实现的PoC(一键通)业务已经将即时消息和Presence等功能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极具吸引力的业务,达到1+1+1>3的效果。
但是问题来了,NGN的多媒体业务只有通过智能的终端来体现,而在现有模式下,NGN网络的很多控制机能仍然集中在网络中央,大服务器、小客户机的服务模式仍然是主体,终端功能单一已经成为NGN创新的最大瓶颈。
宽带IP智能终端不仅应该具有语音业务,更能提供数据、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业务,NGN时代的通信网将向着智能化的信息网方向演进,NGN时代的终端是多媒体信息的智能处理机。殷康认为:用户终端是电信网业务的窗口和电信网增值的平台,所以用户终端的智能化是NGN业务繁荣的根本保证。
未来终端的趋势是小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也是由计算机、娱乐、通信集成的终端,即将是3C融合的终端。市场上将出现普通终端、商务终端、娱乐终端、时尚终端、行业应用终端等。关键在于分阶段商用,把握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的节奏。终端不再只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终端的技术成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集成电路、显示技术的进步及其成本的降低,使终端的绝大多数关键功能可以做在一个便宜的片上系统SOC中;视频编解码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再局限于话音通信,也能实现可视通信;无线接入、宽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更高速的接入服务。终端的演进要求产业链的互动,包括IC厂家、终端厂家、电信运营商、渠道商、增值业务商,涉及通信协议标准、业务规范等。
运营商的角色转变
当然,除了网络改造和终端智能化外,NGN更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运营商从运维、管理、人员配置、业务推广、计费方式,甚至思想认识等各个层面进行角色转变。
NGN的组网方式与传统的PSTN组网方式有很大不同,它的集中控制能力强,要求的管理节点相应减少,这对于运营商现有的维护、网管、计费体系都是极大的挑战。举例来说,在软交换架构下,原来需要8个网管节点的网络现在只需要1个就够了。但是,剩下的那7个节点的人力要如何安排?这对于运营商来说也许比部署一套网络更难。
一位曾经帮助几个运营商组建软交换网络的设备厂商的售前人员说:“有人说管理体制选择技术。我们不可能要求运营商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后,必须改变已经延续了很久的管理体制。如何在不改变运营商原有体制的前提下搭建软交换网络是最大的难点。”
江苏网通的“万信通”项目在此方面做出了表率。据周卫国介绍:在网络设计之初,江苏网通就确立了“一套软交换管理全网”的策略,为网络管理带来了便利。在此前提下,网管系统可以对全省范围的软交换中继网关、接入网关等设备进行全面管理(故障、性能、配置、事件、安全、脚本等),同时可提供全网地图和远程操作维护,而新业务也能够迅速、快捷地在全网范围内统一部署。在NGN全省统一管理的同时,考虑到运营特征与现有运营体系,江苏网通又对整个NGN实行了“分级分权”的管理方式。通过在各地区设立代理,使每个地市的网通分公司都能够对所辖区域内的网络运维情况、业务开展、新业务需求、业务收入账务等情况有所了解,同时,也为NGN网络设备的本地维护及维修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而所有这些信息,对于位于南京的江苏网通网络管理中心来说,又是透明的,实现了两层分级的网络管理,既确保了地市对于网络设备维护上的便捷性,也使整网管理更为有序、统一,这种分层分权的管理方式,使业务统一部署和计费报表合并上更为简单。
从原来只承担语音业务传送的角色,转变为可以提供包括各种信息应用和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这是运营商的转型方向,也是NGN的长期目标。殊途同归,运营商在不断创新业务服务模式的同时,也必将实现NGN的超越发展。032728
NGN发展呈现四个阶段链接
NGN的概念自1997年问世以来,以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应用,以软交换为核心技术的NGN在全球的发展呈现四个阶段:
尝试阶段(从1996年到1998年)。首先国际电联提出了H.323VoIP协议,其本身并不是为电信级运营而设计的,但这一时期的一个机会是全球的电信管制放开,部分CLEC(竞争性本地运营商)抓住分组长途这一市场,应用H.323体系构建分组长途电话网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为今后NGN相关协议和应用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语音的IP化承载的必然性。在这个阶段,国内部分运营商也建设了长途IP电话网络。
软交换试验阶段(从1999年到2004年)。自从提出软交换概念以来,在众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软交换产品逐步趋于成熟,功能日益丰富,标准化过程正稳步推进,软交换技术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在这期间,国内外软交换的实验不断进行,初期软交换的实验内容绝大部分限于软交换的汇接功能、简单的多媒体业务,后期随着软交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试验逐步转为较大规模的商用试验,部分新运营商开始尝试建设正式运营的NGN商用网络。
规模部署阶段(预计从2005年到2009年)。在这几年的发展中,随着软交换体系的完善以及相关企业的成熟、商品实现商用化,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为了应对外界的挑战,开始大规模部署NGN的商用网络,主要集中于NGN基础结构的建设和现有PSTN网络怎么向NGN过渡以及采用NGN技术进行交换机的网改和替换工作。在这一阶段,分组网络的建设具有“低成本、高带宽、多业务综合承载”的特性,人们对低成本的长途通信和大带宽的多业务承载有很大的需求。这个过程中能够带来利润的仍然是语音业务,同时在多媒体方面也可以提供一些服务。
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在这一发展过程中,NGN的重点转移到开发更先进的业务上,运营商可以寻找更多的业务收入增长点进行业务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在2010年以后随着网络自身业务的完善,包括承载网QoS的完善,网络业务逐步转向以提供多媒体业务为特征的业务。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NGN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更多的保障,给运营商带来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