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通信界 >> 国内新闻 >> 新闻正文  
 
通信界观察:吉利华为入局的卫星通信,或在未来成为“标配”
[ 通信界 / 孙妍 / www.cntxj.net / 2023/1/17 8:34:35 ]
 

2022年下半年,华为和苹果争先恐后地完成了一场卫星通信走向民用的预演。

近期,高通和摩托罗拉加入了战局,方案都支持双向卫星短消息,比华为Mate 50系列“只发不收”更进一步。

“2023年到2024年将会是智能手机直连卫星的爆发期。”多位航天系专家向《IT时报》记者表示,今年手机新增的标配功能中卫星短消息将是主流。

跑得更远的厂商,很可能是华为。《IT时报》记者获悉,华为最早将在今年推出拥有卫星通话功能的消费级手机

手机厂商的战场从5G升级到卫星通信,本质上,这是一场卫星资源争夺战。

智能手机等应用端的热情,像潮水一般涌向昔日冷清的卫星通信市场。中国电信卫星公司这一国内唯一手握高轨通信卫星的运营商门口,守着众多等待合作的手机厂商。

昔日,马斯克凭借着星链计划在太空跑马圈地,其速度令人望尘莫及。如今,中国“国家队”将以举国之力发起挑战,将几乎所有国字头卫星企业的发射计划并入中国星网,一个包含13000颗卫星的巨无霸星座计划冉冉升起。

一张覆盖中国乃至全球的卫星互联网正在形成。到时候,无论你身处沙漠还是海洋,都能利用卫星发短信、打电话,永不失联。

2023年至2024年

卫星通信或成智能手机标配

早在2022年9月苹果发布iPhone 14卫星通信功能前,安卓阵营就慌了,谷歌抢先透露下一个安卓版本将会支持手机直连卫星。近日,全球销量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高通下场。

2023年1月6日,高通推出首个基于卫星、为旗舰智能手机提供双向消息通信的解决方案Snapdragon Satellite。高通在全球提供连接,将最先应用于搭载第二代骁龙8旗舰移动平台的终端,而该平台就是今年安卓阵营旗舰手机的最主流配置之一。

按照高通的计划,2023年下半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推出能发、也能收的应急卫星消息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高通基带芯片一出,卫星通信就能成为所有安卓手机的标配。

时下,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只有iPhone 14和华为Mate 50系列。最大的区别在于,苹果“可发、也可收”,华为“可发、不能收”,但两者的卫星通信功能都只限于发短消息,而且使用地域、发送内容和对象都有限制。

华为Mate 50可发送文字和位置信息,定向发给个人,一般只能设定四个亲属号,只有跟救援相关的消息才能被发送,但收不到回复,“你吃饭了吗”这类与急救无关的消息便发不出去。iPhone 14发送的是预设的求救信号,自带定位坐标,不能定向发给个人,消息统一发送给救援机构,也能收到救援机构的回复。

近日,高通也做了演示,在终端App中,可以在预设的白名单里选择联系人,发送一条限制长度为140字节的文本短消息。

种种限制都是为了避免垃圾消息堵塞卫星网络,因为卫星能提供的带宽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苹果卫星通信功能调用的是GlobalStar的24颗卫星,占据85%的网络容量,几乎被苹果垄断。与高通合作的铱星是全球主流卫星企业,卫星数量和网络覆盖密度都要比GlobalStar好,但高通能直接调用的只是铱星的66颗卫星,仅从卫星数量来对比,这是苹果的2.75倍。

说白了,高通的卫星通信资源,暂时不能供那么多安卓手机厂商们敞开使用,是要靠抢的。

航天系专家们预测,2023年到2024年,手机直连卫星的高潮即将到来,但由于卫星带宽资源和技术的限制,主要以卫星短消息为主。

华为最早将在今年推出卫星通话

天线、芯片都要重新设计

先行者华为或再一次成为“鲶鱼”。近日,华为卫星通信2.0即将推出,不仅可以做到双向收发短信,还支持发语音短信和短时间语音通话的传闻已甚嚣尘上。

接近华为的知情人士向《IT时报》记者透露,华为最早将在2023年推出卫星通话功能。比起卫星短信功能,这一突破是革命性的,需要跨越天线、芯片等技术门槛。

其实,早在华为推出第一版卫星短信功能时,卫星通话的研发项目就已在进行中。

华为Mate 50系列的卫星通信功能是由北斗短报文提供的。众所周知,北斗主业是定位导航系统,短报文只是其附带功能。

放眼中国,能为华为提供卫星通话功能的只有天通卫星,而这一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是由中国电信独家运营的,运营主体是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电信卫星公司”)。

天通卫星是距离地球3.6万公里的高轨卫星,距离之远,对射频器件、天线性能要求很高。中国电信卫星公司的“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已在市场上销售,虽然已做到跟智能手机一般大小,但仍可见其长长的天线。

如果要支持卫星通话,华为需将天线植入小小的手机中,还要重新设计芯片,以支持卫星通信网络。

据《IT时报》记者了解,除了华为以外,还有多家手机厂商寻求与中国电信卫星公司合作,但主要以卫星短消息为主。这也印证了,卫星通信即将成为智能手机的通用级功能。

吉利一边造手机,一边放卫星

台州工厂日产一颗卫星

华为之外,对卫星通信最为积极的竟然是吉利,它现在不光造车,还一边造手机,一边放卫星。

吉利牌直连卫星的手机,最快也将在2023年发布。

收购魅族手机之后,吉利旗下星纪时代就在2022年9月抢在苹果、华为之前官宣,将推出全球首款直连低轨卫星的消费手机。可以看出,不同于苹果和华为,吉利手机卫星通信功能想要调用的是低轨卫星。

吉利旗下负责卫星生产和应用开发的公司确实发起了一个堪称“中国版星链”的计划,这家名为时空道宇的卫星公司,计划在2025年完成“未来出行星座”一期72颗卫星,共8个轨道面的部署。

2022年6月2日,时空道宇一箭九星成功发射,这9颗低轨卫星用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该公司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射卫星,主要源于吉利的全产业链模式。时空道宇在台州建成了卫星超级工厂,将吉利的汽车制造能力用于卫星批量化制造,目前该卫星工厂日产1颗卫星,成本下降45%以上。

吉利手机直连卫星的芯片也由时空道宇自家研发,接近吉利人士向《IT时报》记者透露,吉利手机直连卫星后将提供全球范围内手机网络覆盖,包括一键SOS、高精度定位服务等,由于芯片功能高度集成化,不需要在手机之外增加额外设备。

目前,这9颗低轨卫星的主要应用仍聚焦于车联网,提供高精定位服务。毕竟,卫星公司太烧钱,年销量超过220万辆的吉利汽车能更好地养活卫星公司。

汽车之外,吉利造手机的初衷是认为,这是一个更庞大的市场——吉利手机预计年出货量超过500万部。

一朝卫星梦,吉利掌门人李书福被称为“中国马斯克”,他的卫星商业版图已初见雏形。

“时代的眼泪”

摩托罗拉加入战局

跟吉利跨越时空达成共识的是摩托罗拉,但却不幸成为“时代的眼泪”。

30多年前,手机网络还在2G时代,曾经世界通信市场的霸主摩托罗拉计划发射77颗卫星,最终,你只要手持摩托罗拉,就能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收到信号。

但是,直连铱星的摩托罗拉卫星手机售价5000美元,每分钟通话费用为3美元,在当时,这岂是老百姓用得起的。最终,铱星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破产重组,摩托罗拉为此身心俱疲。卫星梦的拖累也就成为摩托罗拉没落的一大原因。

如今,摩托罗拉的卫星梦仍没有结束。据外媒报道,摩托罗拉正在与英国三防手机制造商Bullitt Group打造一款支持双向卫星消息传输的手机,其芯片制造商是联发科。而据Bullitt透露,其卫星通信功能每月需支付4.99美元,一年需支付人民币400元左右,第一年免费使用。

虽然卫星通信功能可在极端情况下救命,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并非刚需。30多年后,没有用户买单的困境会不会令摩托罗拉的卫星梦再次受创?

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买单,是摩托罗拉给手机厂商带来的启示。

接近华为的知情人士认为,华为是否会在2023年推出卫星通话功能,除了要看是否能突破技术门槛外,还要研判其商业价值,基于成本的考量,很有可能仅会在高端手机上搭载卫星通话功能。

全球卫星资源争夺战

中国星网祭出13000颗星座计划

手机直连卫星,其实是6G时代竞争的一场预演。6G5G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天地一体的网络。

目前的困局是,卫星不够用了!

全球提供通信功能的卫星屈指可数,即便是先行者苹果,最后还是决定斥资4.5亿美元帮Global Star修缮和升级其卫星通信系统。国内放眼望去,有授权的只剩中国电信卫星公司的天通卫星。

于是,中国航天圈就将焦点集中在了一家新的卫星通信运营商。2021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简称“中国星网”)正式揭牌,由国资委牵头成立。

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向《IT时报》记者透露,中国星网的星座计划是13000颗,中国星网已经发射过几颗实验卫星,后续100多颗卫星完成招标,正在研制中。最为关键的是,中国星网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上万量级的规划?“因为中国其他‘国家队’卫星企业的发射计划都合并到中国星网了,可能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还有自己的规划在实施。”金仲和解释道。

中国星网祭出上万颗的星座计划,对标的是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星链计划”以每周发射50颗左右的速度,已经实现在轨卫星超过3000颗。据金仲和预测,“星链计划”将在2023年基本完成全球的初级连续覆盖。

留给中国追赶的时间不多了。“要做到全球信号无盲区,至少需要上万颗低轨卫星,‘星链计划’留给全球追赶者的时间窗口期就在2023年至2024年。”著名航天学者黄志澄对《IT时报》记者解释。

从专用走向民用,是国内通信卫星开拓市场的一大契机,但对带宽资源也是一大挑战。全球卫星资源争夺战早就被马斯克“星链计划”的野心挑动着,手机直连卫星达到高潮,只是将这一竞争拉到了民众和消费者的视野中。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第二年,中国星网成立。可以预见,未来10年,在6G到来之前,卫星互联网必然进入高速发展期。

 

作者:孙妍 合作媒体:IT时报 编辑:顾北

 

 

 
 热点新闻
普通新闻 通信界观察:吉利华为入局的卫星通信,或在未来成为“标配”
普通新闻 5G消息产业链初具雏形 行业应用进入实践阶段
普通新闻 吉利控股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广域铭岛助力双方工业互联网领
普通新闻 通信界观察:这一年,不需要设计师的苹果
普通新闻 华为2022年度分红每股1.61元,较上一年度有增长
普通新闻 中国广电2023:扎实做好十件实事
普通新闻 小米逃不过的现实引力
普通新闻 黑鲨科技的危机:裁员、欠薪、转战VR再度折戟!
普通新闻 中国信通院:网络领域立法需要纵深推进体系化建设
普通新闻 工信部等十六部门:到2025年我国数据安全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500亿元
普通新闻 思博伦A2 400G设备为业界提供性价比最佳的高密度以太网测试
普通新闻 天下苦“智能电视”久矣
普通新闻 小程序“三国杀”,商家怎么选?
普通新闻 美国与日本、荷兰谈判未达成立即对华芯片出口限制
普通新闻 黑鲨科技陨落,故事令人唏嘘
普通新闻 一把手“放狠话”,2023年大厂云往哪儿卷?
普通新闻 跨越速运:用科技改变行业
普通新闻 旨在赢回服务器市场份额!英特尔发布新芯片设计
普通新闻 微信回应切断抖音外链:坚决打击给用户造成诱导、骚扰的字符口令
普通新闻 从刘强东马化腾到李彦宏,科技大佬为何频频开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通信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界,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通信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合作媒体:XXX(非通信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月内进行。
通信视界
消息称微软将把OpenAI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至Offi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数字科技引领新消费
普通对话 消息称微软将把OpenAI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至Of
普通对话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数字科技引领新消费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出席GSMA创新论坛并作主
普通对话 中国信科何书平:“一体两翼”大力支撑数字
普通对话 中兴徐子阳:泛在协同,筑“算网”坦途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陈国:智慧中台对外输出数百项高价
普通对话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数贯东西,融达天下,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丁海煜:三大方向十大技术,5G-A赋
普通对话 英特尔王锐:中国战略是我们的全球战略之重
普通对话 新华三:云智原生 AD-NET构筑智能联接新底座
普通对话 华为林柏枫:联接升级,激发商业增长
普通对话 华为林永明:ADN 铺就高阶自智网络之路
普通对话 NVIDIA发力数字孪生:站在虚拟和现实之间
普通对话 韦乐平:网络深度转型最明确的方向首先就是
普通对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6G标准面临小圈子风
通信前瞻
孟晚舟:“三大聚力”迎接数字化、智能化、低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普通对话 我国北方海区运用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开
普通对话 华为云Stack智能进化,三大举措赋能政企深度
普通对话 孟晚舟:“三大聚力”迎接数字化、智能化、
普通对话 物联网设备在智能工作场所技术中的作用
普通对话 软银研发出以无人机探测灾害被埋者手机信号
普通对话 AI材料可自我学习并形成“肌肉记忆”
普通对话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普通对话 为什么Wi-Fi6将成为未来物联网的关键?
普通对话 马斯克出现在推特总部 收购应该没有悬念了
普通对话 台积电澄清:未强迫员工休假或有任何无薪假
普通对话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获重大突破
普通对话 多管齐下,VMware跨云服务助力企业云转型
普通对话 中国移动李慧镝:强化数智基建驱动 推进产业
普通对话 苏少林:打造北京数字经济“五强”,助力标
普通对话 中国科大在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方面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