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30年。30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这一时期,互联网平台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的产业组织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日渐崛起,影响力与日俱增,平台化成为数字时代最突出的商业变革之一,平台经济也成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平台经济推动经济复苏的
引擎作用凸显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平台企业在国际化、产业互联网转型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绩,推动经济复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报告指出,互联网平台是一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双边或多边主体在特定规则下交互与匹配,以此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形态。平台经济则是以平台为主要载体,以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连接、汇聚、整合多类市场主体和资源,基于互联网平台组织起来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
在多重挑战交织叠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回落,但在人工智能热潮的带动下,全球平台经济价值规模逆势反弹,给重振全球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市场价值超百亿美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共59家,价值规模共计1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2.0%。其中,5家头部平台企业市值同比增长73.6%,对全球平台经济市值规模增长的贡献率达102%,在全球平台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我国情况来看,2023年以来,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在宏观层面,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提到“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头部平台企业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平台企业总营收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由降转升;总净利润达3854.4亿元,同比增长42.4%,增速较上年增长22.8个百分点。
平台企业创新驱动进一步增强,头部平台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报告显示,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平台企业研发投入共计250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平均研发强度为11.5%。其中,10家平台企业有7家来自美国,3家来自中国。7家美国平台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平均研发强度为13.5%;3家中国平台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59.9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平均研发强度为6.9%,高于中国同期2.6%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人工智能带动平台经济加速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加速推动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智能技术变革显著提升平台成长速度,平台成长周期不断缩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升级,基于技术支撑构建的大型平台的成长周期不断缩短。据统计,网易、携程等我国早期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从起步到市值/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花了7至9年时间。而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大型平台的成长周期则普遍在6年以下,甚至仅需2至3年。用户增速不断加快。智能技术在提高生产力、缩短企业成长周期的同时,也带动用户增长速度随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此外,平台企业将大模型与自身业务深度融合,平台运营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加速,平台数据价值不断释放。报告指出,平台企业成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关键主体。平台企业作为连接各方的核心枢纽,汇聚了海量的行业数据资源,不仅涵盖用户行为等基本信息,还涉及各类业务数据、市场趋势等深层信息。作为海量数据的拥有者和运营者,平台企业在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推动数据要素向生产力转化的有力主体。一方面,平台的高质量数据为自身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平台与实体产业进行数据融通、共享,助力生产、流通环节高效运作。
报告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性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产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在语义理解、视觉感知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突破,其应用场景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展,对各行业的颠覆和重塑将会继续上演。互联网平台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引领者,通过对接需求侧与供给侧的规模效应,将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政务、金融、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扩散和应用赋能,各场景应用需求升级将进一步反哺带动技术和产品能力迭代升级,为颠覆式创新的出现和产业变革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