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产业领域都存在发展周期,对于以创新为生命力的科技行业来说,这个周期或许更短,企业的更新换代、新老交替也更为明显。
有人总结说,过去30年中,科技行业呈现了“快速发展—衰退—快速发展”的模式。如果以2000年左右的科技泡沫为分界点,现在的科技行业似乎开始进入下一个下行周期。科技行业从高峰到低谷,以及从低谷回归高峰的时间周期大约为10年。
在上世纪80年代,是以IBM为代表的硬件时代。进入90年代,微软开始崭露头角,电信公司和计算机厂商是最大的科技公司。而新世纪的过去10年是互联网的时代。但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拖累下,IT业的颓势难以挽回,巨头们业绩纷纷报亏。
现在又是移动互联网独领风骚,苹果、三星等公司在这一轮周期洗牌中纷纷崛起。未来十年呢?
IT未来十年枯荣变数:摩尔定律与消费主义
十年一循环,IT业命运如此流转。
宏观经济的起伏带来泛IT行业的总体冷暖,而行业内部的风水轮换也在一次次冷暖轮回间更替。
从上世纪80年代看起,PC起步时代的IBM曾经独占IT企业市值总额35%,但PC普及之后,微软成为新霸主,随后是谷歌,继而是苹果、Facebook等上位。
从细分产业看,过去30多年间的枯荣顺序依次是PC、PC操作系统、互联网门户、搜索、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当然我们尤其不能忘记风光无限、软硬一体的苹果。
梳理过去,并猜度未来十年不得不又一次提起摩尔定律。这个诞生于1965年的神奇定律说,每过18个月,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增长一倍,而价格不变。
这一定律提出后的30年间正确地指引着IT业的节奏。但到了新世纪,摩尔定律开始变得有些不太灵光。
首先它在技术上似乎节拍不准了。摩尔定律最初是用来描述芯片行业的变化,但现在芯片制程技术的提升似乎越发困难,IT业的加工技术在现有技术架构体系中空间看起来越发有限。如果算上功耗因素,则综合效益的提升更有难度。
同时,性能的提升似乎超过了需求。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对于越来越多的采购者而言,看来已非必要。在现有的商业模式或使用架构下,如果3年前采购的硬件或服务就足以满足日常的商务或娱乐需求时,用户有什么必要为此不断多花费呢?
看看微软面对Windows XP的窘境就能对这一问题一目了然。十多年前发售的系统如今仍顽强地占据着地球上最多数量的PC,尽管在其之后,微软的新操作系统即将发售到第三代。
另一个例子或许更震撼人心。苹果在新世纪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家一度曾经濒临被微软收购的企业最近十年内神奇般地登上全球市值之巅。凭借iPod、iPhone、iPad、iTouch等一系列美轮美奂的产品赢得了无数用户疯狂的追捧。
苹果或许可被视为摩尔定律失效后的一个经典案例。苹果的成功在于依靠一系列设计极为优秀的产品,加上宗教般的营销手段,由一家个人电脑公司变成消费电子巨头,成功激发了全球的消费欲望。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