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智能机厂家的构成来看,不外乎是这六种“出身”:一是终端厂商“科班出身”,如三星、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老牌手机制造商;二是IT/CT硬件厂商“近亲联姻”,如苹果、联想是从IT设备商跨界而来,而中兴、华为则是从通信设备商跨界而来;三是山寨机厂商“华丽转身”,许多国内现今的知名品牌,都有着从“山头上”发家的历史;四是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提供商“半路出家”,意图实现软件、硬件、服务(或者说应用模式)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五是家电厂商和数码产品的“扩展分身”,由于原有领域的产品成熟度高且竞争激烈于是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手机终端领域;六是众多小型山寨机厂商的“孙大圣化身”,它们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像孙大圣化身一样随意变化、招手即来且数量众多。
在残酷的竞争之下,是否所有的厂家都会走向惨烈竞争之后的衰败呢?笔者认为淘汰是必然存在的,但对于前景广阔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而言,也许可以走出“柳暗花明”的新局面。
对于传统手机厂商而言,走精品路线、中高端路线是不二选择,因为在条件不对等的情况下、规模效应的优势是无法在低端机市场显现的。
对于IT/CT硬件厂商而言,优秀的先天条件决定了他们会比山寨机转型厂商和家电转型厂商有更多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在市场竞争的前期优势尚不明显,但一旦市场条件成熟,其则可加速发力,甩开同档次其它类型竞争对手。
对于山寨机转型厂商而言,最关键的是尽快的巩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他们具有灵活贴近市场、产品日益精细的优势,借助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来扩大销量和品牌知名度,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提供商而言,嵌入自身应用和服务、“软硬一体”的终端是“看起来很美”的选择,但难掩尴尬的是目前叫卖的多、叫好的少,缺少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始终是一处软肋,如何从“客户喜欢我们的应用和服务”到“客户愿意为我们独特的手机买单”,是他们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对于家电转型厂商和数码产品转型厂商,他们的优势在于拥有一定的设计制造经验和之前累积的品牌价值,这样的厂商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有所取也有所舍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
至于各类低端手机厂商,最大的优势也只有价格一项,对于某些特定用户群吸引力还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