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美国都标榜自己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只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就能取得成功。而最近美国众议院抛出“威胁论”,“棒打”中国电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让美国式的“自由”变了味。
对于一个核攻击都不惧怕的国家,华为和中兴真地能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吗?笔者很是怀疑。充斥着“不相信”、“可能”等措辞的报告,并没有提供明确证据来论证“威胁”何在。一位IT观察人士就表示,“假设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逻辑成立,美国的互联网、网络设备、软件及终端等在全世界的拓展,显然危及到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安全。”由此可见,美国国会抛出的“威胁论”与事实并不相符。
那么,美国国会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抛出这个“威胁论”呢?其中包含了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因素。但是,起主导作用的,毫无疑问是欧美的相关企业。借助国会“棒杀”华为与中兴,正是他们畏惧的表现。
显而易见,随着华为、中兴的快速发展,华为、中兴的产品逐渐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在非洲大陆,到处都能看到华为、中兴人的身影,他们冒着疾病以及战争的危险,不畏艰险地开拓新兴市场。这只是华为、中兴人努力赢取世界市场份额的一个缩影。
此外,在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上,华为、中兴同样令人震撼。据官方资料显示,中兴通讯近三年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而华为的投入力度更大,仅2011年的研发费用支出就达236.96亿元,近10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更是超过1000亿元,并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3个研究所。
正是不懈坚持创新与大量的研发投入,使得华为、中兴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成长为全球化企业。如华为的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人口。如此庞大规模的业务与服务,其在全球通信产业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
而在智能终端领域,显然iPhone 4s和iPhone 5都未能达到用户的预期,接连的失望无疑让用户感到失落。但不能否认,苹果已经将产品设计做到了极致,也正是这样,业界对苹果未来开始担忧。与苹果的自我困局相比,华为终端的表现便显得更为突出,从一度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Ascend P1到全球最快Ascend D1四核手机、全球最快四核平板电脑等一系列重磅产品,华为终端的动作已然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同时这也在无形中对苹果等领先品牌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有数据显示,2011年华为手机全球发货近5500万部,其中智能手机发货量近2000万部,同比增长5倍。在英国市场,从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华为终端累计发货16133000部,意味着英国每10个人中,有近3个人曾经使用过华为终端产品。2011年华为终端日本的销售收入为4.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50%。
由此看来,华为与中兴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正是欧美相关企业畏惧的根本原因。就如同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所说的那样,“美国的电信市场饱和度高、竞争者多,面对这样的环境,华为和中兴通讯这类科技型企业在扩张之路上很容易挑起当地利益者的神经。”尤其是目前欧美通信产业高端市场正面临升级,具备明显技术优势的华为、中兴,将断了欧美相关企业的主要“财路”。
这些利益既得者,势必会利用从消费者手里赚取的金钱,大量游说美国国会议员,使其抛出华为、中兴“威胁论”,并以此来遏制华为、中兴在美国的发展,从而能偏安一隅。
“威胁论”的阴影,会给华为、中兴等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损失更大的恐怕还是美国消费者,他们无法享受到华为、中兴等企业提供的物美价廉的服务,只能无奈忍受本土企业的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