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美贸易紧张关系骤然升级,一起事件是华为和中兴两家通信巨头被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名而拒之门外;另一起事件是美商务部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大棒最终落下。这两起贸易摩擦事件反映了背后的一些共同问题。
一是美国经济整体环境仍然很糟糕。二是美国大选又拿中国问题开刀,从历史经验看,这一招也是屡试不爽。三是中国企业在适应国际市场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又被美国揪住了小辫子。
每次美国大选,经济和就业都是美国选战争取支持的关键话题。不管两党斗得多么激烈,通过贸易保护争取商界的支持,是美国两党共同的诉求,也成为攻击竞选对手的武器。正如《华尔街日报》评论所说,“无论一名美国政治家持何种意识形态,站在国家安全的立场上抨击中国公司似乎都是毫无风险的策略。”
在宣布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的同一天,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在俄亥俄州镇民大会上大打中国牌。他说:“在第一天,我将在美国法规与法律的允许下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还会下令课征重税,因为他们窃取我们的科技、仿冒我们的产品,并刻意压低他们货物的价格,我将与中国抗衡。”
其背后自然是经济利益在作祟。华为的崛起已开始夺走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奶酪,这些公司往往赞助了总统候选人,对中国企业大打出手是肯定的。以思科为例,该公司CEO钱伯斯就是硅谷与政界打交道的头面人物之一。与其说华为危害美国通讯安全,不如说是思科等企业游说出来的一个包装。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摆脱这种成长的烦恼?事件发生后,中兴公司的一位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美国大选结束后,事情可能就平静下来了。”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切不可被动等待。一方面,要尽快解决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以适应国际市场环境。 不透明问题已成为美国随时揪着华为不放的一个把柄,中国企业侵权涉及抄袭行为的传言始终未停止过,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美形象的负分,要出现很大改观,需要中国企业付出多年的努力。
除了融入当地的经济环境,政府介入也应当成为刻不容缓的手段。此前数年内,华为被封杀、光伏产业被双反已经屡屡出现,光靠政府部门口头的一句简单表面的回应,已经完全没有力量了。我们应当针对不同产业不同时期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办法,软硬兼施,才能在全球贸易争端中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