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有“全球软件设计奥林匹克大赛”之称的“创新杯”大赛决赛结果在澳大利亚悉尼揭晓。在有75个国家参加的软件设计大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武汉大学止步在“20进6”的环节;在游戏设计比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能进入前5名。
中国年轻人从2004年起开始参加这项全球参与人数最多,“旨在激发高校学生软件设计激情”的软件大赛。在与印度、美国、日本等软件大国青年人的同台竞争中,中国学生最好的成绩是: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取得软件设计全球第三的名次,2009年和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取得嵌入式开发全球第二的名次。在个人项目IT挑战中,中国学生在2007年、2010年中两次获得第一名。
在“创新杯”主要资助方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瓦利德·阿布哈德巴看来,进入决赛的设计项目已很难分出伯仲。近年来,中国年轻一代在“创新杯”比赛中的表现与欧美国家的年轻人已旗鼓相当。
超越印度,成为全球软件大国,一直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软件行业的梦想。除了各级政府给地、给钱扶持软件企业外,软件人才培养也是业界热门话题。特别是10年前,一大批软件学院在各个高校诞生,被认为是拉开了我国“超常规培养软件人才”的大幕。
当时,力推软件学院的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认为,我国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能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软件行业急剧发展的需求。从诞生起就与企业和市场紧密结合的软件学院企图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走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新路。
10年过去,在世界软件设计的舞台上,中国年轻的软件人员能否站到舞台的中央,全球年轻人参与度最高的软件比赛能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年轻人对技术钻得最深
用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切西瓜是一款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游戏,而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大三学生李今和他的团队设计的软件,却能通过人的眼神控制鼠标来玩切西瓜的游戏。
切西瓜只是李今设计的软件的一个基本功能。他的目标是,电脑用户不再用手控制鼠标,一切操作诸如开机关机、上网、发邮件、与好友聊天等,用眼神就能控制。这样,很多手部有残疾的人也能使用电脑。
全世界目前有数百万像霍金那样的“渐冻人”,这些患者最后全身能动的就只有眼球,李今希望他的软件能帮助这些人通过电脑实现和别人的交流。实际上,武汉的“渐冻人”邓女士已经成为李今这款软件的第一位试用者。
一些评委非常看好李今的设计,他们认为在参赛作品中,李今使用的技术最复杂,也体现了他对技术的运用十分娴熟。更重要的是,如果将来规模化生产的话,他的技术成本会很低,能让大多数有需求的人都用得起。
从近年来中国青年参加“创新杯”大赛设计的作品来看,很多评委的评价是,中国的设计在技术层面钻研最深。在中国高校的老师看来,中国学生能得到这样的评论与中国软件教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密切相关。
李今的指导教师、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蔡恒进说,与10多年前相比,目前中国软件专业的教学更加与世界、与实践接轨。比如,教材很多用的都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材,并且实现了同步更新,所以学生可以知晓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动态变化。
另外,学院更注重与企业界的合作办学,不仅很多教师来自企业,学生在企业实习也成为课程的内容之一。
要做有用的技术
决赛前,李今看了其他70多个国家同龄人设计方案的简介,一直深信自己所运用的技术是最难、最复杂的,可他的团队还是没能闯进前6名。
北京交通大学刘颖老师是评委会的成员之一。她认为,“创新杯”大赛评选优胜者的尺度不是谁的技术最炫、最酷,而是谁的方案最有解决社会问题的价值。
[1] [2] [3] 下一页